文档介绍:镖头杨三
聂鑫森刊于
昔日的古城湘潭,地处湘中腹地,很是繁华过一段悠长的岁月,素有
“小南京”之称,古城依傍澄碧如练的湘江,可通八百里洞庭,再接浩浩淼
淼的长江,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因此从城东端头到城西尾梢,临江一溜大码
头:小东门、文昌阁、大步桥、关圣殿、怡和坪、仓门前、石子位⋯⋯,舟
揖云集,煞是热闹。车轮滚滚的官道,南来北住,皆经此处,尤其是本省客
货欲远去黔、桂、川的,湘潭便是一个不可绕避的驿站。城中有两类生意规
模宏大,一为药材,一为粮食,药铺和粮行随处可见。只因湘潭自明、清时
代,便是全国著名三大药都之一(另两处为河北安国和江西樟树),又是江
南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各省的药商、粮商都来此地采办货物。商事荣茂,便
又催兴了其它行业的勃起,比如钱庄、绸布庄、饭馆、妓院、烟馆、戏园⋯⋯
还有一个古老的行当:镖局
那时天下不怎么太平,又没有飞机、汽车、轮船,财货、银两非木船、
车马运送莫属,路途遥遥,山重水复,水霸、山王杀人劫财的事时有发生,
没有护镖的寸步难行。
于是,城中便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镖局,专门从事这项古旧的营生。大
的镖局往往拥有许多武林高手,为首的称之为镖头,其属下称为镖子手。也
有技压群雄的,一人开一爿镖嫖局,有人雇请护嫖,把镖局的门一关,随货
商上路,回来后再燃一挂吉祥鞭炮,向四邻宣告已安然护镖城。
杨三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镖头。
杨三的镖局名叫吉成镖局。
杨三不是本地人,从哪里来的,谁也说下情,他的口音很杂,南腔北
调的,但他的镖局和他本人一样,名气很大。他从十八岁开始当镖头,到不
惑之年,还没有过“失镖”的记录。那时已是民国刚立的年号了。
杨三生得很廋小,双目却分外惺亮,走路慢慢腾腾的,说话声音柔和,
不像习武的人。但他的功夫确实不得了,使的是一口单刀,刀背厚,刀刃薄,
寒光闪闪,而套路却自成一格,舞动起来;几乎可以把自己的身影“化”掉,
连水都泼不进去。在拳脚上他精于“形意拳”,如鸡形四把、碎步蛇形、劈
拳等,已入化境,这是陆上功夫。水上功大主要讲究使用短家伙,如分水缆、
雁月刺、峨嵋剑、梅花状元笔,这些无不谙熟。他还会使暗器,主要是飞镖,
一个镖重一斤许,故又称斤镖。他甩镖出手快,准头好,指哪打哪,从不失
误。
杨三在镖行人缘不错,信誉很好,客商来请“镖”,他必问:“你先去
过别家没有?如先联系了别家,他说:都是朋友,他的功夫不在我之下,请
他没错。”如果没先联系别家,他才应允,然后很慎重地和对方签约,比如
护的是什么镖,价值几何,如“失镖”,应如数赔偿,如“完镖”,应付多少
工钱,他说这叫“先小人后君子”,“失镖”而不失声誉,只有一种情况,就
是护镖人全力拼杀而气绝身亡。杨三一直没有成家,问他为什么,他说这营
生性命朝不保夕,别害了人家的女儿;一个人做,一个人吃,无牵无挂。
他的镖局总是生意很好的,他也有“让镖”的时候,当他得知哪个镖
局生意清淡时,必推说有急事外出,无法“应镖”,请找××镖局。来人面
有难色,他就说:“如果‘失镖’了,我再赔你一份!那个镖局知是杨三所
荐,感激之后必是小心谨慎,以免砸了杨三的牌子。
杨三曾为一位钱庄老板护送十万大洋乘船过洞庭湖去武汉,桅杆上挂
一面“吉成镖局”的镖旗,在风中猎猎风动。他坐在船头,身边放着那口单
刀,一边眼观六路,一边细细捧着葫芦喝酒,忽见迎面驶来一条大船,船头
站了二十来个人,杨三一见阵势,便知有人劫镖,忙急令停船。
杨三站起来,一拱手,说:“朋友,兄弟为讨一口饭吃,押镖经过贵地,
请高抬贵手为首的人握一杆银枪,三十岁出头,生得高大魁梧,眉目间英
气逼人。
“兄弟手下的人也是为讨一口饭吃,不得不来劫镖,你若能胜我一招,
我和你互不相扰,如何?
杨三只好用脚把单刀往上一挑,然后接住,笑吟吟地说:请当家的进
招!”
两船靠扰,年轻人持枪向杨三刺来,直取喉头。杨三一见便知是“锁
喉枪”来了,而且功力不凡,当枪尖离喉寸许时,猛地用单刀拨开,震得对
方虎口剧痛。银枪急抽准备变招时,杨三抢先一步换招,一刀劈在他的左臂
上,年轻人疼痛难忍,银枪脱手掉入湖中,惊慌之余以为左臂砍断,目光一
扫,手臂完好如初,便知杨三用的是刀背,并不想伤残他。立即拱手施礼:
“杨三镖头,早闻大名,今日一见,果是侠肝义胆。”
杨三连忙回礼:当家的,我一时失手,还望海涵!”
“今后凡插吉成镖局镖旗的船过此,我一律放行。在下风云龙,后会有
期!”
大木船回舵,箭似的远去了。
按江湖规矩,只准劫镖人问护镖人姓名,风云龙自报家门,可见心诚
意笃。
杨三热泪盈眶。
杨三有时也出远门,比如去甘肃、青海,是应去那里采购犀牛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