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
陈宏琼
(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梧州 543001)
【摘要】感染性休克是影响小儿健康的重要问题,尽管医疗护理水平在不断进步,但是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在增长。对于感染性休克小儿进行早期诊断,确定病原微生物,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感染性休克的致病菌和严重并发症,然后介绍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进展,主要包括病原菌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最后阐述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进展,包括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液体复苏,心血管治疗,抗感染治疗,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和血液制品的应用。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休克诊断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372-03
1 引言
小儿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主要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有害产物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小儿发生休克,又称败血症休克、脓毒性休克[1]。1996年,美国一机构对100例败血症伴发多器官衰竭的儿童研究表明总死亡率为15%[2]。尽管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了显著改进,但在小儿中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几年来,随着对感染和休克的病理过程做进一步研究,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不断深入,在治愈小儿感染性休克,挽救患儿生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做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2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发病原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约占病因中的50%。

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为常见。

近年来,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克雷白杆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及一些厌氧菌等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有上升趋势。

在小儿感染性休克中,容易暴发型流脑、中毒型菌痢、败血症、重症肺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常易发生休克[3]。小儿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与原发病、年龄、感染病原体以和治疗干预有关,存在个体差异。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发展快,可在数小时至24h内死亡,如暴发性流脑,导致患儿死亡,十分危险。
3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感染性休克临床主要表现为黏膜干燥,皮肤湿冷和血容量不足等,中心体温显著升高(℃)或降低(℃),血压降低,心跳加速。早期识别小儿感染性休克感染灶,确定感染病原微生物,了解患儿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状态,对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诊断方法如下。

对感染性休克患儿进行至少两处的血液采集,其中一处经皮直接穿刺,另一处经大于48小时血管内置管处取血液标本,进行有效培养可获得感染病原微生物。注意在患儿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还包括尿液,脑脊液,伤口,呼吸道分泌物和其他体液的病原菌培养,血、分泌物培养、直接涂片等检查以明确感染,以确定感染病原微生物,为治疗疾病提供充分证据[4]。现在也有用于测定病原菌胞壁上的特异性抗原方法如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