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当代大学生关于奖助学金的感恩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代大学生关于奖助学金的感恩教育.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代大学生关于奖助学金的感恩教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代大学生关于奖助学金的感恩教育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6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制度的执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步入高校校门,但高校收费制度却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着上学难的问题。由此,国家推出了绿色通道的免费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学生入学,又通过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减缓家庭的教育经费压力,对学生的生活费进行补助。不过近来研究发现,部分受资助的当代大学生缺失感恩意识,认为向他人索取理所应当,这种不懂回报、不知感恩的现象引起社会热议。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对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受助高校生;感恩意识缺失;教育途径
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扩招降低了大学的入学门槛,使更多偏远山区、教育落伍地区的学生有机会上学,随之而来的是贫困大学生人数数量的增加。“不能让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失学”是我国政府和党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做出的郑重承诺。所以,国家先后出台了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政策帮扶贫困大学生,并在形式上加以创新,资助力度也不断的加大。2007年我国设立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使贫困生在学****和生活中都获得帮助,减缓了他们的家庭压力,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设立奖助学金是本着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上学,激发他们认真努力的学****态度,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出发点是无可争议的。可部分受资助大学生却缺失感恩意识,认为贫困受助无可厚非,缺少回报社会的意识,这扭曲了奖助学金设立的根本目的,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由此,对受助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多姿多样,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不断融合,个人利益的驱动、物质上的满足、快乐至
上理念等腐蚀着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影响着部分当代大学生形成较为扭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致了受助生因对金钱名利的欲望而缺少感恩意识。在这个时期,加之各种高科技电子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成为手机低头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受到时、空间的限制。此外,社会大环境中屡次出现老人无儿女赡养,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官员***受贿、亲人因金钱闹上法庭等恶性事件,这也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扭曲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社会大环境下,经济利益、名利主义至上的观念误导着当代大学生,使他们认为只有钱和名利最重要,不懂得珍惜亲情与友情,更不懂得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恩知心。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孩子的感恩意识要从小培养,要注重在小事上对他们进行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一些家长自身就缺少感恩意识,如不赡养老人、不尊老爱幼等,没有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好示范,孩子自然就从小耳濡目染到不良风气,这也导致了他们感恩意识的淡漠。同时,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很多大学生父母年轻时都受过苦受过累,了解到生活的不易,所以他们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最好的物质条件,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既是经济拮据,也会满足孩子们“高消费”。
但是,这些父母对儿女的爱只停留在物质上,缺少了精神上的关爱与教育,生活上对儿女的事情大包大揽,孩子不需要做家务、不用关心家庭情况、只认真学****提高成绩就好,这种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