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椎间孔镜技术 】是由【155728176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椎间孔镜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椎间孔镜技术
我院PELD的发展历程
2007年9月采用YESS技术完成第一例PELD
我院至今成功完成PELD 300余例
2007年9月:开展YESS技术
通过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适用于包容性LDH,适应症窄,仅开展20余例。
2009年10月:开展TESSYS技术
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能处理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扩大了适应症,至今已完成170余例。
L5S1 LDH(侧后方入路)
髂嵴高,L5横突肥大,穿刺困难;
工作通道难以进入;
易挤压并损伤L5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
L5S1经椎板间隙的解剖特点
椎板间隙较大;
S1神经根呈垂直方向走行;
硬膜囊内仅剩骶神经,所占椎管空间小;
矢状面上L5椎板向后下方倾斜角度小,约5°~10° ,工作套管置入时可以较小的角度从椎板的下缘到达椎间隙。
椎板间隙入路的优势
可避开髂棘和肥大横突的遮挡;
穿刺定位快;
采用与MED手术相似的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 符合
广大骨科医生的操作习惯;
镜下硬膜囊、神经根清晰可见,便于保护。
前提:必须要有足够宽的椎板间隙
椎板间隙入路(Choi术式)
穿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失败率高;
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发生率高。
腋下型穿刺点紧靠硬膜囊外侧、神经根袖内侧
肩上型患者穿刺点紧靠小关节内侧缘、神经根袖外侧
硬膜内造影辅助下椎板间隙入路(Choi术式)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增加了X线直接暴露时间;
工作套管需先进入椎间隙再往椎管内退出,有可能将脱出髓核挤向对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