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科进步示范区.doc

格式:doc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科进步示范区.doc

上传人:pangzhan335 2015/4/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科进步示范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建设与发展规划(2004—2008年)
——2005年5月27日经海淀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二○○五年五月
目录
一、海淀区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4
(一)海淀区的区域特点 4
(二)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7
(三)区域科技能力分析 11
二、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6
(一)以科技推动园区升级和北部新区开发,发展富裕型海淀 16
(二)以科技缩小区内知识差距,构筑知识型海淀 17
(三)以科技促进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型海淀 17
(四)以科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创建服务型海淀 18
三、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 18
(一)发展目标 19
(二)海淀区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20
四、示范区建设的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25
(一)成立建设示范区的执行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 25
(二)推进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打造服务型政府 26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8
(五)加强科技宣传,营造推进科技进步的浓厚氛围 29
五、确定与规划目标相配套的优先项目或工程 29
(一)整合科技资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项目 29
(二)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示范项目 31
(三)动员社会力量,重点支持北部新区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 33
(四)贯彻科学发展观,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示范项目 34
(五)利用各种资源,重点支持科学技术普及的各种软、硬件建设的示范项目 35
六、编制《海淀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指标计划表》 36
《海淀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优先项目(工程)一览表》 36
海淀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
规划(2004—2008年)(审议稿)
为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按照科学技术部“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县)”的要求,海淀区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据“有特色、可执行”的原则,编制“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4—2008年)”,旨在进一步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和辐射能力,整体上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科技水平,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和生存与发展环境建设,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海淀区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海淀区的区域特点
1、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东邻西城区、朝阳区,西连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北靠昌平区;南接宣武区、丰台区,,(户籍人口)万人,。海淀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境内有大小河流11条,,。
海淀区人文积淀厚重,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人居环境良好。海淀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诞生地,区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上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点,引领着中国文化的潮流。各类文物点达26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清代形成的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更被称为“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
海淀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园18个。2004年,海淀区基本完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四季青乡绿谷氧吧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2、经济发展基本评价
海淀区经济实力雄厚。,%,%,%;,%,可支配财力居全市各区县之首。2004年第一、二、::,形成了以绿色产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格局。
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依靠区内科技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和首都经济的龙头。,总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从1998年的67家增加到2004年的200多家。目前上市公司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