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赵精兵同勤学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劳动力供应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个人能力是关系到毕业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就业促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些毕业生降低了期望值仍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提高了相关待遇却找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企业抱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差,学生对工作不满意,频繁跳槽,体会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快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十分重要。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知识学****和素质开发而累积的、能够使之成功就业、持续就业并在岗位上取得优秀工作绩效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并且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大学生作为实现就业的主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就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及要求。不再仅仅关注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而注重其是否具有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注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实用型优秀人才,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客观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主要可以归结于两个因素,一是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劳动力市场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因素:二是包括个人能力、素质在内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作为客观环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但毕业生的个体因素作为主观内在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难以改变宏观环境的情况下,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方针的确立,市场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市场就意味着竞争,个人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能否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获得并保持自己满意的就业机会。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应对大学生“买方”市场的挑战。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高校招生人数不断飙升,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4年为280万,2008年为559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2013年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有关专家分析预计,“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而且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来应对竞争中的挑战。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有利于高校了解社会中各用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