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陈衡哲
阎纯德
当大地渴望甘霖的时候,即使远天一声雷,一朵云,也会使人快慰,
若是有雨滴飘然而下,人们便会欣喜若狂地感谢它,大地将永远记住它⋯⋯
《小雨点》,是苦旱时候的及时雨!
陈衡哲,是一位历史学家。文学不是她的本行,但她“身上每一个细
胞都充满着文艺气息”(胡适语),她是新文学史上颇有贡献的女作家。在“五
四”时期,“她曾作奋斗的歌吼”,确乎是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陈衡哲只有一部出版较早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两卷《衡哲散文
集》及一些未辑集散篇。但她的心血铸造的“小雨点”却曾滋润过新文学的
幼苗⋯⋯
年,陈衡哲生于江苏省武进县,那时正值封建社会日趋崩溃的清
朝末年。
她在《自传》里说:“我的祖父是湖南衡山人;但因为我的祖母和母亲
都是江苏武进人,我自己又是生在那里的,所以就算是武进人。”
陈衡哲原名陈雁鸟,字乙睇,生在名门。她的祖父陈梅生有十二个
子女;父亲是幼子,当了清朝的官吏,有五个儿女,陈衡哲排行第二。
年,陈衡哲的舅舅庄思缄到广西、广东做官,这时她家便从湖南
搬到江苏外祖父那里。她从小在家读书,没有上过小学。但她的思想和才华
是在家庭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大约五六岁时,每当舅舅回家省亲时,陈衡哲
总是天不亮便起身去看舅舅。她向祖母匆匆问了安,便一口气跑到还没起床
的舅舅那里,要他讲新奇的故事。她虽然是个孩子,听大人讲故事,却特别
认真,舅舅在广东省城城经常耳闻目睹欧美文化,尤其是医学方面的进步。
他的思想很新,很佩服西洋的科学和文化,更佩服那些到中国来的美国女子。
他把所看到的西洋医院、学校和各种近代文化生活情形讲给陈衡哲,最后一
句话总是:“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子,你应该努力的去学习西洋的独立的
女子。”当时的陈衡哲最易受感动,舅舅最后那句话,往往使她热泪盈眶。
她问舅舅:“我怎样方能学像她们呢?”舅舅说:“进学校呀!⋯⋯”舅舅给
她讲了许多中国以外的世界,她好像作了一次次的国外旅行,那么多东西都
使她惊奇不已,那颗幼小的心灵里,装满了关于现代世界、科学救人、妇女
新的使命等知识和认识。舅舅还对她说:“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
方是有出息。
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陈衡哲回忆说:“这
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
的深刻!”她每见舅舅一次,要进学校的念头便加深一层,后来竟成了她生
命中唯一的梦想。
陈衡哲十三岁那年,父亲到西南僻远的一个省去做官,她由于求学心
切,便要求母亲,让她到广东舅舅那里去上学。这位贤明的母亲深知女儿的
志愿,于是同意了。秋天,当舅舅再次回乡省亲要回广东的时候,她讲了一
定要到广东去的诺言。
这诺言竟使她热血沸腾,痛哭一场。她回忆说:“这哭是为着快乐呢,
还是惊惧,自己也不知道。但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这个决定太重要了,
太使我像一个成年的人了,它在一个不曾经过感情大冲动的稚弱的心灵上,
将发生怎样巨大的震荡呵!”当她决心离开母亲,踏上那条陌生的人生之路
的时候,心里曾有过很多痛苦和矛盾,但那颗正富于幻想的心,却有着高远
的美好追求。
在广东,她得到了舅父舅母父母般的温情和抚爱。她是梦想着上学而
来的,所以一到那里便央求舅母到医学校为她报名。“虽然在我的心中,知
道自己是绝对不喜欢学医的,但除了那个医学校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学校可进
呢?有一个学校可进,不总比不进学校好一点吗?”舅舅认为她的年纪太小,
想让她等两年再说,但她非要上学不可。舅母带她去报名,但学校不收不到
十八岁的学生。她带着一颗失望与受伤的心回到家里,只好仍旧做舅舅的学
生。
她的舅舅是一位喜欢教诲青年的人。那一年,他不但自己教陈衡哲,
还请了一位客籍广东的杭州先生教她初级数学和新时代的卫生知识。三个月
后,舅舅将文作武,到廉州统领新军去了;又过了三个月,家也搬了去。舅
舅极忙。但每天下午,总要穿着新军统领的眼饰,骑着马,匆匆回家教她一
个小时《普通新知识》、《国民课本》和一些报章杂志,然后又匆匆离去。她
回忆说:舅舅“对于现代的常识,也比那时的任何尊长为丰富,故我从他的
谈话中所得到的知识与教训,可说比书本上得到的要充足与深刻得多。经过
这样一年的教诲,我便不知不觉的,由一个孩子的小世界中,走到成人世界
的边际了。我的知识已较前一期为丰富,自信力也比较坚固,而对于整个世
界的情形,也有从井底下爬上井口的感想。”(《我幼时求学的经过》)
陈衡哲像一只跃跃欲飞的鸟儿,虽然羽毛未丰,却不畏人世的风险,
只是想奋翅高飞,并不留恋生活的顺适和安乐,一心想着求学。在年
的冬天,她被舅母带到上海,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