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许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摘要:本文指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走出以竞技体育为基本格调和模式的教学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现代化综合体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全面发展;体育意识终身体育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为主,一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因而形成了“技能教学思想”与“体质教学思想”的对峙,继而又出现了“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大学体育课应从传授竞技技术向健身活动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方向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教学形式与方法,探索适应人才成长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按照教学大纲把竞技运动的内容搬到体育课上,不顾学生能不能学会,传授内容对健身有无实效,大量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把以健身、娱乐为主体的大学体育教学竞技化,且各年级教材简单重复较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世纪我国大学体育将向现代化、全面化、娱乐化、终身化和多元化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走出以竞技体育为基本格调和模式的体育教学体系,形成“回归自然体育”、“养身保健体育”、“终身体育”
等多形式、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现代综合体育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改进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结构,使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认识体育的功能,体验体育的魅力,享受体育的乐趣,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教材要打破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模式,更不应竞技化。教材内容应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以健身、康体、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把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确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培养。
,确立与体育教育教学、身体锻炼和增强体质目标一致的教学大纲。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应增设学生喜爱、娱乐性强、健身效果较好的项目,如健美操、舞蹈、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提高身体锻炼的实效性,满足学生兴趣和特长的需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教学形式以自然班授课似乎已顺理成章。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大学阶段男女分教的教学形式利大于弊。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我要学生练”的教师主宰代主导、“教师要我练”的学生主体成客体的被动体育教学倾向,扼杀了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和主动性,削弱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