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人类的朋友
第一课时------生活的必需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3、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教学重难点:明确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视频,美丽的大自然
播放视频资料,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及多样的动植物。
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
教学环节一:美丽的自然,丰富的资源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都看到了哪些自然资源;
(2)将这些资源分类,哪些是可以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
(3)在刚才的视频中看到的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它们给予人类什么?我们组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
2. 学生交流刚才活动后的感想,谈谈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受。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来自于自然资源;明确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环节二: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
1. 学生课前对家乡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并统计,这些资源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利益。
2.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详细统计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标牌,将制作好的标牌挂在树上或放置在花草的旁边。
3. 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新认识了哪些生物,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等。
让学生了解家乡自然资源,认识自然资源给家乡带来的好处;通过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懂得自然资源的可贵。
教学环节三:多样的生物,独特的生物
1. 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活动可参考“教学活动设计”,谜语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培养学生爱动植物的情感。
2. 请猜对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用的线索,加深学生对不同种类生物特点的认识。
3. 请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关于自然资源的谜语。将学生创编的谜语收集到一起,在年级展示。
拓展:诗词中的自然
,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描写和赞美自然环境的古今诗词。
PPT 图配文的形式(课前完成)。
3. 在全班展示本小组作品,并朗诵作品,体验诗词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美丽的大自然,同时也知道了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身边的环境,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这样,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才能继续让我们人类在它的怀抱里享受诗意人生,过着富足的生活。
 
第二课时生存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3、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教学重难点:明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物质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视频,美丽的地球
播放视频资料,讲解地球的以及地球上一些生物的来源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
教学环节一:美丽的地球,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然环境的构成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的构成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进行总结,把意义写在黑板上。
了解自然环境的构成,明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物质条件。
4~5页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构成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
教学环节二:奇妙的食物链
、植物、微生物的图片,请学生说明这些生物如何为彼此提供食物。
。
,讲解食物链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连接,强化对食物链的理解。
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明白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
教学环节三:可爱又可恶的外来物种
(如水葫芦等)的案例并给以简单讲解。
,讨论我们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具体教学过程参考“教学活动设计”,有关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自然环境的规律是很微妙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