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0
文档名称:

中医诊断学.ppt

格式:ppt   大小:13,379KB   页数:4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诊断学.ppt

上传人:胜利的喜悦 2023/12/6 文件大小:13.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诊断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诊断学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9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诊断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下篇诊断综合运用
总目录
中篇辨证
绪论
思考题
病案书写
2021/5/24
1
绪 论 Introduction
关键性问题
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 掌握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
 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 思考题
2021/5/24
2
绪论 · 目录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021/5/24
3
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生物全息
黑箱
司外揣内
以常衡变
见微知著



2021/5/24
4
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诊法合参
整体审察
病证结合
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
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
“审察内外”。
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
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
能全面收集治疗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
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
认识疾病的本质,即所谓“辨证求因”。
2021/5/24
5
主要依据患者的自我感觉与外在表现,将四诊所获得的各种模糊信息(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患者整体状态(证候)的认识;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
这种整体、动态的观念体现在诊断上的重点侧重于辨证,显示出中医在医疗实践方面的卓越思想。
2021/5/24
6
中医诊断学的不足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诊断未能采用实验室与特殊仪器检查,在诊断的定位、定量方面显得相对不足;
病证诊断的规范化、微观化方面,国内不少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但仍是今后中医诊断研究的命题。
2021/5/24
7
 第四节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商代甲骨文记载疾病的卜辞
★周朝《周礼》
★公元前5世纪扁鹊
★公元前3世纪《黄帝内经》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淳于意“诊籍” ,可看作我国现存最原始的病历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2021/5/24
8
★华佗《中藏经》
★三国时代《难经》
★自两晋南北朝至唐宋金元,中医诊断有着很大发展:
1、王叔和《脉经》
2、巢元方《诸病源侯论》
3、敖氏《伤寒金镜录》
★明清时代(包括建国以前)在诊断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问诊、舌诊、切诊(脉诊、按诊)与辨证四个方面,此外,在四诊及望诊的综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专著
如:李时珍《濒湖脉学》、汪宏《望诊遵经》等
★近百年来,中医诊断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021/5/24
9
 第五节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要理论联系实际,刻苦练习基本技能。如望诊、脉诊等,必须反复实践,多看多练,掌握要领,善于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要善于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重点要反复学习掌握,对难点要认真领会,力求突破,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必须要有比较扎实的中医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准备
2021/5/2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