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微型党课 长征一直在路上[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3,58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型党课 长征一直在路上[PPT课件].pptx

上传人:yzhluyin9 2017/12/21 文件大小:3.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型党课 长征一直在路上[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征启示录
我们并不停留在那***燃烧的岁月,我们拥抱改革开放时代,革命时代“往上走”的***,正是为了后人们能够回归“往下走”的平淡。要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必须首先从精神实质上理解长征,从长征中汲取精神力量。
毛泽东: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
红军爬雪山
红军过草地
一、顺势而为北上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蒋介石“个人决心北上”
学生“送蒋北上抗日”运动
陈济棠、李宗仁等反蒋派在广州“另立中央”,打出抗日旗号
中国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阶级、阶层,都把“救亡”视为中华民族最紧迫的任务,这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30年代最主要的大是大非问题。当时中国社会的一切政治、军事力量,都必须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回答正确,则能够获得全民族的支持与拥戴,回答错误,则将被历史无情淘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迅速发表宣言和决议,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随后派遣杨靖宇等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国民政府几乎要等到10年之后,才追随美国对日宣战)
1933年1月,中共首次提出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与起兵反蒋抗日的福建政府及十九路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一、顺势而为北上抗日
三个条件
(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
(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
(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主张联合抗日。
193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又再以苏维埃政府和军委名义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提出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5年12月,胜利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提出“猛烈扩大红军”、“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
一、顺势而为北上抗日
北上抗日的旗帜在长征途中被高高举起,这对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长征不是没有方向的“跟着走”,长征之所以成为长征,最重要的不在于其漫漫“长”路,而是其胜利“征”程。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从中国历史来看,纵横数千里的战略转移不乏先例,但是鲜见成功。无论是黄巢、李自成还是石达开。
1935年6月26日,懋功会师两河口会议
张国焘:南下川北或西进新疆
“赤化全川”
“跟着张主席,打到成都吃大米”
陕甘地区不仅贫穷,敌人的实力还非常强大,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合计约有50万大军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盛产大米,敌人实力较弱,四川军阀总共只有20多万兵力,部队训练差、武器旧,很多还是吸食鸦片的“双枪将”
三、虽千万人吾往矣
毛泽东:北上陕甘
“北上抗日”
“驱逐日寇,救国救民”
如果中共不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坚决北上,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新一轮整合中,中共很可能由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错误而被边缘化,成为政治舞台上一支无足轻重的力量。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诱导“西安事变”,结果被迫接受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军事上处于极度弱势的毛泽东,把自己的政治意志强加给了军事上占尽优势的蒋介石。
三、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