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细将风教入章回
诸葛青云
从小跟随家长,足迹流转、上海等地时,便嗜读“武
侠小说”成痴,还珠的“蜀山”、“青城”,朱贞木的“罗刹夫人”、“七
杀碑”,郑证因的“鹰爪王”,白羽的“十二金钱镖”,平江不肖生的“火
烧红莲寺”,赵焕亭的“洪扬豪侠传”,王度庐的“鹤惊昆仑”等名著,都
看得我神游其中,废寝忘食,甚至掩卷都能背诵!
等到了台湾,大学毕业,充任公务员时,因欲寻找副业,弥补微薄薪资,
遂受友人暨出版社怂恿,仗国学修养、地理知识,暨腹中“武侠存货”,试
为“侠稗”写作,冀能“煮字疗饥”!
有意栽花,花多难发;无心插柳,柳竟成荫?谁料得到起初仅想辛苦笔
耕、略助浇裹的“副业”,竟成为谬获众嗜、欲罢不能、无法甩脱的“专业”,
成为“相当累”,但也“相当有趣”,多交了海内外无数“知音朋友”的专
门“爬格子动物”!
星、马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通报”、“新明日报”,泰
国的“星暹”、“京华”,香港的“成报”、“快报”、“新报”、“星岛”、
“工商”、“华侨”,日本、韩国以及菲、美的“侨报”,加上台湾本土的
各家报刊,同时都有“连载”。我几乎日撰万言,要写十个长篇以上,才略
堪应付!这一篇,正在卿卿我我,妾意郎情;那一篇,却剑底飞魂,刀头舔
血,情绪要不停转变,汗水要不停滴落,手脑要不停劳动思索。这工作,有
“荣誉感”,也有“空虚感”!换言之,这种“消耗心力,娱乐别人”的“特
殊职业”,是乐事,也是“苦事”!!!
同文中,着实有几位老友,都是“超超好手”!金庸的“深厚学识”,
古龙的“新颖才华”,卧龙生的“沉美笔力”,高阳的“丰特史眼”,都是
足令我倾心拜手,深愿“尊之为师”、“敬之为友”的!可惜,金庸住得远,
港台非迩,海天相隔,致疏亲近;古龙和高阳,又谪期已满,先弃“红尘”;
只有一位“卧龙生”(牛鹤亭兄),和我彼此所居,近才数里,可以常相往
还。说也有趣,“诸葛”、“卧龙”,关系本妙,一个是“出山之龙”,一
个是“在山之龙”,只不知两岸的“出版社”与“读者”中,有没有肯“三
顾茅庐”,赏我们饭吃,要我们“六出岐山”,“七擒孟获”,为他“鞠躬
尽瘁”而已?
卧龙生迁移新居,写副“对联”,送他补壁,彼此的关系、成就,以及
抱负,于其中略见端倪,录供知音一粲!!!
“铸侠骨,状奇行,与君以玄思妙想齐名,各有声华惊
海宇!
振黄魂,扶正气,劝人持大孝精忠立世,细将风教入章回!”
孤星冷月寒霜
第一章孤星不孤
“白玉三千界,红楼廿四桥”,是写月的气势;“窃药千年事,登楼万
里心”,是写月的掌故;“二分常照影”、“兔魄初生候”,是新月;“三
五怯当头”、“蛾眉淡扫除”,是残月;冷月怎么写呢?月,宜冷,四更山
吐,残夜楼明,窗外鸡声,天涯梦影。对雅客,它有一种启示;对离人,更
添几分凄凉。“冰壶曾濯魄,秋水定为神”,不科学的传说,毕竟比科学的
探讨,来得幽美,来得富有诗意。
耿耿霏青汉,沉沉照碧虚,人间光射斗,天上气联珠。星,似乎应以多
为胜,一片,是银河,列杓,成斗柄,才可略分月的光彩,倘若众星匿朗,
一宿独明,总未免有点孤单,显得寂寞。
“岁月双鸿爪,生涯半马蹄”,写霜写得凄清;“蒹葭人在水,红叶客
停车”,写霜写得风雅;“江阔黄芦老,天低白草平”,写霜写得豪壮;疏
钟断雁,人迹板桥,色染晓枫,光凝秋雪。霜,够美,可惜美得不长,有凌
凌之气,有凛凛之威,却往往在瞬间化灭!
不,不一定,“孤星不孤”,“冷月不冷”,“寒霜不灭”。
这三句,不是诗,也不是词,而是震撼四海八荒的三句江湖歌谣,也是
至高无上的三招武术绝学。
三人行,陕西与河南的接近道上。
人,两男一女,男的是一个壮健的中年大汉,虎背熊腰,看去相当英武,
一个约莫三十一二岁,相貌颇为清秀,但却满面病容,是一个委顿得失去他
那份年龄应有光彩的青衫落拓书生,女的则是个四十左右的缁衣女尼。
地,是在商南与商县之间,接近商山的一个小镇酒馆之内。
时间是中午,来往行人歇脚打尖的时刻。
这一天,过客不多,酒馆中的财神爷就只这么三位,店小二因有空闲,
遂在座位间周旋伺候,特别巴结。
三人中,女尼与青衫书生先来,虎背熊腰的壮健大汉后到。
但这大汉目光锐利,仿佛江湖经历甚丰,入座不久,便被女尼桌上的一
柄黑色拂尘,吸引得连连注目,神色微惊,从座位上站起身形,向女尼抱拳
陪笑说道:“‘瘦马琵琶尊塞北,吴钩玄拂震江南’,师太莫非是嘉兴‘烟
雨庵主’,法号上玉下清?”
缁衣女尼点了点头,目光在这大汉腰间所围的一条奇形连环铁扣上扫了
一瞥,扬眉答道:“不错,贫尼玉清,尊驾既具如此眼力,又有独门兵刃‘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