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朗读中的美育渗透.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朗读中的美育渗透.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朗读中的美育渗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朗读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 402760)
摘要: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渗透美育,掌握朗读技巧,初读分节奏,多种朗读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朗读配上音乐,边读边想象,从音乐美、情感美,到意境美,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的兴趣,渗透美感教育,学生举一反三,能自己品味文学作品的美。
关键词:古诗;朗读;音乐;情感;意境;美育
纵观当前的诗歌教学,有的教师认为诗歌教学就是死记硬背而已,学生也认为教师不教我方法,自己不理解也能背诵。学生没有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画面美、结构美、意境美,在欣赏诗歌时没有产生联想和想象,学生慢慢地对诗歌的背诵的兴趣会消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欣赏作品,对于诗歌的记忆就难忘。
诗歌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园地。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的能力,就要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诗歌就有深邃的意境,表达着丰富的感情,语言凝练,节奏感强,形象生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并能提高学生是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帮助他们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所以在诗歌教学中牢固树立美育观念,渗透美育尤为重要。
我国古代的诗歌,脍炙人口的名篇举不胜举,它们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恰到好处,学****这些古诗,体味作品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情趣就会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以提高。尤其是诗歌的节奏感强,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且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读来意味深长。所以,朗读教学尤为重要,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读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第一乐章:初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我们从小就能背诵的《春晓》这是一首绝句,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字正腔圆,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按意义分可有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学****蒹葭》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叠词的妙用“苍苍”“萋萋”“采采”。朗读的时候,重读这些叠词。复沓的妙用: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复沓的地方声调不变,词语变化的地方,声音有所起伏。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如果把蒹葭“苍苍”换做茂盛,读起来不顺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把凄清孤独的景色一一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诗经里的重章叠唱,反复循环具有像唱歌的音乐美。如果配上古筝音乐朗读,在美的熏陶中,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乐章:再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撇开,与普通的送别诗截然不同,普通的送别诗朗读的时候,缓慢而低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王勃的这句送别诗表现的是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真挚情谊,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前途光明之感。朗读的时候大气、豪迈,信心满满。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情感美表达淋漓尽致,是古诗中送别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