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171-96).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171-96).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7/12/22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171-96).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总则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为堤防工程正常运用、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创造条件,促进堤防工程管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l、2、3级新建、改扩建和堤防加固工程的管理设计。4、5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可参照执行。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与堤防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工程管理的基本建设费用,纳入工程总概算。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正确处理重点堤段与一般堤段、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按照程工等级标准、运行管理需要进行,应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3)工程观测;
    (4)交通设施;
    〔5)通信设施;
    (6) 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
    (7)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
    (8)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改建、扩建堤防工程的管理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善。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的原则。并在管理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
本规范应与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配套使用,凡本规范未作规定的,仍须参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2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堤防工程应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一般应确定以下内容:
    (1)按照工程隶属关系,确定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
    (2)确定管理机构建制和级别。
    (3)确定各级管理单位的职能机构。
    (4)确定管理人员编制人数。
跨县(市)级行政区划管辖的1、2、3级堤防工程,根据工程管理需要,一般可设置地(市)、县、乡三级管理机构,即1级、2级、3级管理机构。
    县(市)及以下行政区划管辖的1、2、3级堤防工程,工程规模较小,一般只设两级或一级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或管理岗位,尽量减少机构层次和非生产人员。
堤防工程沿线每500-1000m堤段,应配备一名群众护堤员,担负经常性的维修养护和护堤任务。
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为保证堤防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规划确定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作为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的依据。
工程管理范围
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一般应包括以下工程和设施的建筑场地和管理用地:
    (1)堤身,堤内外戗堤,防渗导渗工程及堤内、外护堤地。
    (2)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包括各类水闸、船闸、桥涵、泵站、鱼道、伐道、道口、码头等。
    (3)附属工程设施:包括观测、交通、通信设施、测量控制标点、护堤哨所、界碑里程碑及其他维护管理设施。
    (4)护岸控导工程:包括各类立式和坡式护岸建筑物,如丁坝、顺坝、坝垛、石矾等。
    (5)综合开发经营生产基地。
    (6)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筑:包括办公用房屋、设备材料仓库、维修生产车间、砂石料堆场、职工住宅及其他生产生活福利设施。
护堤地范围,应根据工程级别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1)护堤地的顺堤向布置应与堤防走向一致。
    (2)护堤地横向宽度,应从堤防内外坡脚线开始起算。
设有戗堤或防渗压重铺盖的堤段,应从戗堤或防渗压重铺盖坡脚线开始起算。
    (3)堤内、外护堤地宽度,。

工程级别
1
2、3
4、5
护堤地宽度(m)
30~100
20~60
5~30
(4)堤防工程首尾端护堤地纵向延伸长度,应根据地形特点适当延伸,一般可参照相应护堤地的横向宽度确定。
(5)特别重要的堤防工程或重点险工险段,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用需要,可适当扩大护堤地范围。
(6)海堤工程的护堤地范围,一般临海一侧的护堤地宽度为100~200m;背海一侧的护堤地宽度为20~50m。
    背海侧顺堤向挖有海堤河的,护堤地宽度应以海堤河为界。
(7)城市堤防工程的护堤地宽度,在保证工程安全和管理运用方便的前提下,可根据城区土地利用情况,。
护岸控导工程的管理范围,除工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