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宁乡顶级特色特产.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乡顶级特色特产.doc

上传人:hmjxds50 2017/12/2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乡顶级特色特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乡特产知识简介
砂仁糕
早在清代,宁乡县的小食品就饮誉省城,其中最有名的是砂仁糕与刀豆花。宁乡的砂仁糕,以其酥砂香甜,柔软松口而得名,为湖南四大名糕(包括灯芯糕、麻香糕、烘糕)之一,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据传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民国时期,宁乡城关有义沅、隆和、杨同春、德兴斋等20多家南货食品作坊生产经营砂仁糕,产品色、香、味俱佳,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倍受各界人士推崇。砂仁糕主要选用优质籼稻米,将其洗净、滤干、炒熟成金黄色,粉解成细粉,装布袋贮存6个月以上待用。将白砂糖碾成粉,与炒米粉混合,加进适量茶油、清水搅匀,进炉烘烤,包装即成。成品的砂仁糕呈长方形,四角周正,厚薄一致。底面呈谷黄色,有独特的黄米粉芳香,滋味酥松香甜,回味悠长。
刀豆花
产在伪水河畔,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乡——宁乡县花明楼乡。当地所产的“刀豆花”,以其棚棚如生的生物姿态,鲜艳透亮的色彩,酥脆甜蜜的味道,被人们誉为“蜜饯之王”,闻名三湘四水。刀豆,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所结豆荚形态像刀,故名,俗称“大刀豆”,也叫“挟剑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类·草篇》称:“乐浪有挟剑豆,荚生横斜,如人挟剑。”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对刀豆也多有称赞。宁乡刀豆花,是当地民间传统的工艺美食。当地农村,历来家家都种刀豆。妇女们采用鲜嫩的刀豆,巧制刀豆蜜饯,俗称“刀豆花”。为迎宾待客,馈赠亲友的珍品。南宋宁乡籍名士易拔还与刀豆花有一段趣闻掌故,据记载:“宋时邑之城厢,即有专以刀豆花为业者。宋孝宗淳熙十二年,邑人易祓字山斋者,殿试第一,孝宗召见于便殿,询及楚沩风物,祓于对答中,盛赞邑中妇女巧手制之刀豆花,形、色、味、艺,无不绝妙。后祓官礼部,曾以蜜浸刀豆花进孝宗,孝宗称喜。由是宁乡刀豆花驰名京师。”相传自此刀豆花一直列为“贡品”。民国《宁乡县志》载:“家用食品有刀豆花,切薄片穿织兰花、竹枝、花篮诸样,浸糖染红,甘美。”宁乡刀豆花的花样繁多。有的编织成菊花、梅花、芙蓉、牡丹;有的盘成蝴蝶、鱼虾、虫鸟;有的雕刻成龙风、狮虎、人物;还有花篮、宝塔以及各种神话幻想形象,千姿百态,逼真传神,既是美食又是工艺美术品。
冰姜
宁乡盛产“冰姜”,在海内外颇有名气,与砂仁糕、刀豆花、苏梅果一道誉为“宁乡四碟”。当地群众把姜作为驱寒、健胃、防止晕车的重要药品,称赞说:“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是良方”。
相传明朝初期即有用糖水浸渍姜片晒后经摊担出售者。因其形、色、香、味俱佳,又有兴奋发汗、止呕暖胃、解毒扶寒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遂成为传统特产食品和民间馈赠珍品。姜片呈芍片状,色泽黄而透明、薄布白色糖霜,质地柔嫩,美观素雅,食之甘甜微辛,姜香芬芳,爽心开胃,回味绵长。经过切片、浸泡、烫漂、糖渍、煮沸等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
紫苏梅子姜
紫苏梅子是宁乡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之一,它以紫苏原色原味、青梅脆嫩酸甜、子姜甜辣且能止呕等多种口味为特色,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馈赠亲友、休闲之佳品。
灰汤鸭
宁乡灰汤鸭产于宁乡县灰汤温泉附近的池塘中,因水中含有动物和人体所需的铁、铜、锌、锰、镍、碘、硅、矾、***等14种微量元素,灰汤鸭便以其微量元素大大超过普通鸭子而驰名。鸭外形也与一般水鸭不同,趾蹼肥大,嘴喙深黄,体胖毛滑,毛色深褐。食之不同之处是骨酥髓多,据说有补血生津、滋阴润肺之功效。相传清康熙(1622一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