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绿”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作者介绍
朱光潜( 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倒涎茗烟锱铢必较
没镞剥啄岑寂清沁
蕴藉俗滥灞桥付梓
王嫱尺牍
qiáng dú
xián míng zī zhū
zú bō cén qìn
yùn làn bà zĭ
什么是咬文嚼字?
《现代汉语词典》释:
过分地斟酌字句词(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贬词褒用
请默读1—5段,思考:
1、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证观点?
2、各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在咬文嚼字上有什么启示?
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比你是更有力度(郭)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
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
×
说明的道理:不同句式,情感不同。
韩贾“推敲”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
材料
说明的道理
不同句式,情感不同。
贾岛“推敲”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
材料
说明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可否改成: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