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微创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评价
白大鹏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骨科一病房;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腰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腰间盘突出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效果
腰间盘突出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或由于外伤等因素,导致髓核脱出或突出而造成的以腰部疼痛、放射性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病症的疾病[1]。临床对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保守治疗对患者病症的治疗效果不佳,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与活动功能。下面本文就我院接收的腰间盘突出患者68例,进行保守治疗与微创治疗的对比和分析,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腰间盘突出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4~70岁,平均(±)岁;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平均(±)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后确诊,均出现腰疼、神经受压、肢体麻木、肌功能失常或椎管狭窄等症状。
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医护人员严格叮嘱患者卧床静养,根据其病症情况选择相应药物给予口服治疗,采用电理疗法对疼痛部位进行接触性治疗,同时给予牵引治疗,进一步改善病变部位受压情况,缓解炎性加剧,减少痉挛等发生。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医师根据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详细、明确了解腰间盘突出神经造成压迫靶点部位,根据检查结果精确病灶位,分析微创手术入针位及穿刺深度,行TMC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尽量减轻患者疼痛感,确定穿刺位穿刺,利用西门子大平板数字减影系统作为微创治疗的辅助方法,准确避开血管、神经束等部位,避免造成创伤,影响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加强对其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观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请康复理疗师给予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加强活动功能的恢复。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类。
治愈指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腰部及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能从事日常生活及工作;显效指各临床症状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显著好转,可从事轻微活动或工作;有效指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有所好转,不可长时间从事轻微工作;无效指各临床症状及腰部活动功能均无改善迹象[2]。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治愈率加显效率加有效率。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