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探究.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探究.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探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探究
邓粤贤1王应珍2
(1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湖北武汉430000)
(2武汉市汉口医院心理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躁狂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躁狂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依照常规精神科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护效果。结果:%(38/40),%(31/40)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躁狂抑郁症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并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躁狂抑郁症;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84-02
躁狂抑郁症在精神科临床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病型,其临床症状包括情绪异常高涨、情感低落等,症状存在可缓解性以及周期性。对于躁狂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除了药物控制外,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1]。临床护理路径是以特定疾病为基础构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以及程序,相比传统护理模式更具针对性[2]。本院对近年收治的80例躁狂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旨在总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现详细报道如下。


本组80例躁狂抑郁症研究对象均由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
录和治疗,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段26~77岁,中位年龄是(±)岁;病程时间1~12年,中位病程是(±)年。所选患者均与《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有关躁狂抑郁症判断指南相符合[3]。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数据对比均相仿,P>,具备可比性质。

对照组依照常规精神科标准进行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详细步骤如下: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图,内容包括入院指导、病情检查、药物治疗、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心理疏导、健康宣教、运动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
,由主管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以及实际病情等对其进行评估,在患者的病情上可以从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如患者是否存在兴奋、自杀倾向、抑郁、情绪高涨、自卑等病理生理因素,如患者是否存在威胁性情境、无法适应环境、预感有重要人员丧失或者环境改变等情境因素。
,对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以及作用进行说明,并对患者以及家属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达成共识后指导患者家属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上签字。
,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自杀、自残、出走、冲动等倾向,并机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营养、睡眠、日常生活自理情况、社会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