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儿腹泻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腹泻的护理.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腹泻的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腹泻的护理
朱国香(黑龙江省嘉荫县妇幼保健院 1532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277-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方法对131例腹泻患儿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精心护理。结果痊愈出院60例,住院天数最少2d(3例),最多12d(1例),;好转出院的患儿69倒,住院最少1d(7例),最多9d(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
一、概述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本病一年内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尤其易于发病,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杀菌力弱,同时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不足,易患肠道感染。
、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1)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小儿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其
他有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2)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细菌感染中的主要病原,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其他有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真菌和寄生虫: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及蠕虫感染也可引起肠炎。

(1)饮食不当:当喂养不定时、不定量或不适宜,以及突然改变辅食种类等,同时由于食物或食具被污染亦可引起肠炎。
(2)疾病引起:患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可伴有腹泻。
(3)其他:个别婴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以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亦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决定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剂量的大小和微生物的毒力(黏附力、产毒力、侵袭力、细菌毒性等)。其中以黏附力最为重要。
(1)病毒性肠炎:病毒侵入肠道后,侵袭小肠绒毛上成熟的上皮细胞,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破坏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
(2)细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主要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侵入肠道后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使小肠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的限度而产生腹泻,排出大量无脓血的水样便;侵袭性肠炎,主要是侵袭性细菌侵入肠黏膜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排出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菌痢样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