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励志寄语
——2012年届高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张百顺
一路走来,我们跨过坎坷书山,渡过茫茫学海。这求学的路漫长而崎岖,而今,十二载马拉松的征程,我们进行的是最后百米的冲刺,借此机会,奉送给同学们六个字:
此时活在当下,抓住今天。用铁门将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告别昨天,不管昨天是风和日丽,还是疾风暴雨,不管昨天让我们开心还是让我们烦恼,告别它,是义无反顾;忽略明天,不管明天将以何种方式到来,不管明天是美丽还是丑陋,暂且忽略它是义无反顾。回到今天,回到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今天,每天早晨醒来,想一想:又一个今天来了,我要紧紧地抓住它不放;每天晚上睡前,问一问: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今天我充实而无愧吗?
此事专注致力于一件事。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要聚精会神地把这件事做好,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人在曹营心在汉。听课则听课,作业则作业,反思则反思,吃饭则吃饭,睡觉则睡觉,锻炼则锻炼。一个标准的沙漏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漏下一颗沙子,因而,同一个时间段里你只能做一件事,不管你心里同时装着几件事,不管你多么地烦躁不安,你都需要选定一件事,专注会神于这一件事,把这一件事做清楚,做明白,做透彻。
此势正视形势,接纳紧张。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觉得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请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看也许不是坏事情。比如,被老师逼着交作业,被班主任逼着进教室,被学校逼着熄灯息声,被哨声逼着跑步集合,被竞争逼着匆匆忙忙……也许,适当的逼迫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景逼锦绣……白岩松在新闻1+1有句名言,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官二代吗?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活在在今天,专注一事,悦纳紧张,因为人生不是彩排,从来都是现场直播。失去的不会再回头,错了的也不能再重来,所以我们要告诉自己,好好珍惜,时不再来!同学们,前方,鲜花似海,掌声如潮;前方,祥云高照,海阔天空。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是我们自己,你的明天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教学论坛
当代中学生信息素养
高三微机组李友
今天,基于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由此,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物质资本的指标已无法真正解释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专家们因此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将包括教育、通讯、基础设施要素在内的无形因素纳入其中。由新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物质贫困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然而,由于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则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需求,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我们还认识到,在加强各种教育产品的"信息素养"培养功能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等的研究以期全面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
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随着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情境认知、真实生活中非正式学习、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认知学徒制等研究的深入,以及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观点对学习与教学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建构主义以重视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识与学习的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6种主要的建构主义类型,它们分别是: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上述建构主义流派尽管在认识论上,在研究的侧重点上存在着差别,但它们对知识与学习的看法又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或可以互补。为此,我们主张在统整各派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汲取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并从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五个方面建构素质教育的理论框架。
1、建构主义知识观
我们提出超越二元论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即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辨证统一、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的辨证统一、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的辨证统一以及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辨证统一。为此,我们认为,课程结构的设计以及教材编写、认知工具的开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