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杜蕾(四川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 617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来我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29例。对照采用鲁米那5mg/(kg?d),地塞米松1mg/(kg?d),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凭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低于持续蓝光治疗的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础上持续蓝光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药物治疗持续蓝光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大多属于生理性黄疸。但临床医生仍应警惕少数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以防过高的血清胆红素造成神经系统损害。所以,必须在新生儿早期充分地识别并监测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经过,严密观察和追踪,以确保及时地评估和治疗[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广义上讲,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不足,以及过多的肝肠循环促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或胆红素摄取结合有缺陷,使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的范围。而传统观念上的高胆红素水平炒股现行生理性黄疸的标准,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
为了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来我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29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37例为足月儿,23例为早产儿。所有患儿神智清楚,反应好,呼吸平稳,全身皮肤轻度黄染,颈软,双肺呼吸应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临床疑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应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包括总胆红素和直、间接胆红素。生后第一周,血清总胆红素大于34umol/L()即可以被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或高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所对应的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
:根据新生儿胎龄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24-26℃)及湿度(50-60%),新生儿呈裸体状态,戴眼罩以保护视网膜。进食正常的患儿多喂奶、水,进食不足的患儿补充水分和液体量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烦躁者适当应用镇静剂,缺氧者给予吸氧。如新生儿窒息、溶血、酸中毒、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因素应放宽干预指证。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应积极寻找病因,24-72小时出现黄疸者,出院前至少要检查一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小时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白蛋白可以减少游离的胆红素,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