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分析
汪军(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儿科甘肃山丹 7341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122-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12h—28d,其中3-5天居多。早产儿21例,足月儿60例。均经临床血象、肝功、胆红素定量、胆红素定性、尿、血培养等确诊,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生理性黄疸4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新生儿脐炎16例,核黄疸1例,母乳性黄疸34例,ABO溶血12例,Rh溶血2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两组患儿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均采用喂养、保暖、补液、纠酸、吸氧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次按体重5-8mg/kg口服,2
次/天。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1次/天。白蛋白:静脉滴注,每次按体重1g/kg,1次/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距离患儿40cm左右,治疗前,将患儿的双眼用黑色眼罩遮住,再用布将患儿的前阴及肛门遮盖,其余部位裸露。采用持续式蓝光照射,照射12h后停4-6小时,每隔3小时给患儿翻身一次。蓝光照射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判断指标:治愈(患儿黄疸消退,血胆红素降至220umol/L以下),好转(黄疸逐渐消退,血胆红素趋于正常)、无效(黄疸不消退,血胆红素无下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Excx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²检验。P<。
2 结果
82例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蓝光治疗1周后,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治愈30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7例,无效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 41 30 10 1
对照组 41 27 7 7
注:与对照组比较χ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