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中国建筑看外国建筑.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中国建筑看外国建筑.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中国建筑看外国建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中国建筑看外国建筑
李晓强中合才华(大连)置业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从雅典卫城,古希腊柱式,古罗马光辉的拱券技术,柱式的演进及定型,再到哥特式尖券,骨架券,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古典主义。古代欧洲的建筑一直顺着自己的社会,地域,宗教,文化这条脉络不断茁壮的成长、演变、进化着。每一栋留下来的都是百年一成的杰作。让我们如此的推崇和喜爱,这种对伟大艺术的欣赏是无国界之分的。因此,当一些国人一过分的狂热追逐着欧洲古典主义,或欧陆风格时,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理解一些,然而,这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中国建筑的再一次辉煌,还是没落?
关键词中国建筑外国建筑
我们都知道有生命力的建筑都是独特建筑风格与本地文化传统交融的产物。欧洲的古建也不例外,没有古埃及人早期对太阳神的崇拜,对人的生死的独特的理解,就没有金字塔及太阳神庙的建造,也就不会有柱的应用,更不会有后来人所崇拜,至今仍在模仿和应用的古罗马柱式;没有野蛮的奴隶制,也就不会有现今的旅游胜地罗马角斗场的存在;没有基督教在欧洲的大肆盛行,也就不会有哥特式教堂,不会有尖券,骨架券的使用,当然像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辉煌的宗教建筑也就不会出现后人的面前了;同样如果没有基督教对人的在各个领域上如此绝对的控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文艺复兴,更不会有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丰碑似的穹顶的诞生,以及后来的坦比哀多,以至后期让人略带遗憾的圣彼得大教堂。
欧洲古建的辉煌历史,我不想再过多重复,因为这也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建筑不是无根无基的,漂浮在人们脑中,忽然就诞生在世界上的。经典的建筑也不是忽然就诞生于某位大师的头脑中的,它是与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分不开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建筑,中国的却与欧洲的有这么大的差别、苏州园林和欧洲几何型园林之间的会产生如此巨大差异。
建筑是一个国家,时代,文化的综合体现,因此,我要说的是,不管现在是欧陆风也好,复古风也好,到底是我国建筑真正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还有待研究。盲目跟风产生的后果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想从以下几点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
如我前文所说的,沿着两个不同文化发展轨迹进化发展而来的文明的产物是否可以彼此替代,彼此一较高低?外国的东西是不是适合中国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自己的文化,我们有悠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作为根基,我们的建筑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建造体系。是否欧陆风一来,大家就扔掉自己的东西跟在人家后面跑,我并不是说欧陆风不好,在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侵略是一定要出现的。欧陆风就是其中一个很好地体现。我们不是要闭关锁国,好的东西当然应该学****甚至直接“拿来”,但重要的是要看适不适合我们的国情,中西结合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像包括骑楼、西关大屋等等都很好。但盲目的直接嫁接是不是一种对自己文化的不尊重呢?
二、画虎画皮难画骨
退一步,欧洲古建我们就是喜欢,就是想搬来,行不行,好的东西么,美术上还有临摹这么一说呢!行,可以仿照,但仿照也是有技术的,不是说打个牌子,修饰一下立面,做两个罗马柱,贴点金,就是欧陆风格,就是古典主义了!或者学学大师的东西,外形越古怪就越有性格,越前卫,越是好东西。我们不是不能抄,抄也分明白抄和糊涂抄,要炒就要先懂,了解其本质和精髓的地方然后再抄,这样才能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