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剂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剂研究.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剂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剂研究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卫生院云南勐腊 666300
【摘要】傣医是傣族人民在长期临床医疗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风湿病的治疗为例,探究常用的傣医治疗方剂,为当前风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同时也为促进傣医的传承、发扬作出贡献。
【关键词】傣医;风湿病;方剂
前言
风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关节疼痛是患者较为明显的症状,严重时阻碍患者的行动。西医治疗以药物为主,但是通常也伴随着较多的副作用,效果并不如人意。中医将风湿病归入“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胃亏虚、外邪入侵,进而经络闭塞,血运行不畅所致[1]。

在傣医观点中,风湿病可分为寒、热两种类型。其中,寒性风湿病患者以寒性症状为主要特征,舌头颜色暗淡、白厚腻或者苔薄白;易出现发冷痉挛,关节、肌肉酸麻胀痛,遇温水泡或者气温升高等情况时症状缓解,遇冷水或气温下降等情况则症状加剧[2]。热性风湿病患者则以热性症状为主,舌头颜色鲜红、苔黄厚腻;局部的关节、肌肉红肿、疼痛且症状较为剧烈,遇冷水或者气温下降等情况时病情可缓解,反之则症状加重。

傣医观点认为风湿病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内因在于人体四塔功能失调,外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的侵袭,进而出现肌肉、关节疼痛,伸屈不良甚至关节变形,该致病观点与中医不谋而和[3]。“以通为用”是傣医在风湿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基本原则,给药途径不同,但是却具有相同的治疗机理。因而根据风湿病患者病情分类通常给予患者寒性风湿病内、外治方及热性风湿病内、外治方剂治疗。辩证给药,不同的治疗方剂及服用途径实现调节四塔、祛除邪气、消肿止
痛的治疗目的。



第1种方剂所用药材为鸭嘴花、腊肠树、白花丹、水富蒲、红花丹及毛叶巴豆6类药材组成,可调节患者的火、水塔,具有通血气、除风化湿的作用,对水塔过盛、火塔不足、关节肿胀证的治疗效果较佳。
第2种方剂药材为姜、野姜、姜黄九翅豆范根及红豆范根,可调节患者的风、水、土塔,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对风塔过盛、热毒壅滞、气血疲阻证效果较佳。第3种方剂所用药材为长序岩豆树、蝉翼藤、大叶钩藤及黑皮跌打,可调节患者的风、水塔,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的功效。第4种方剂所用药材为鸭嘴花、三七、车前草及除风草4种,可调节患者土塔,具有清火祛风、除湿气的作用。

第1种方剂可由姜、野姜、姜黄及山乌龟4种药材组成,可调节患者的风、水、土塔,具有活血化瘀、抑制寒气的作用,对于热毒壅滞、气血疲阻证具有较佳的疗效[4]。第2种方剂所用药材为红花、苏木、腊肠树及定心藤,具有祛风、活血的效果,主治水塔过盛、气血不通证。第3种方剂所用药材为旱莲草、毛叶巴豆、中华巴豆及光叶巴豆,可调补患者的火、水、风塔,起到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水、风塔过盛及筋膜挛急、疼痛证患者。第4种由红花、苏木、鱼子兰、野芦谷根及白花丹5种主要药材组成,具有利水消肿、活血散疲的作用,对水塔过盛、火塔不足、肿胀疼痛证患者具有较佳疗效。


第1种方剂由旱莲草、光叶巴豆、薇子、鸭嘴花及火焰花5种药材组成,可调节患者的水塔,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