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构筑心灵的“桃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筑心灵的“桃源”.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筑心灵的“桃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构筑心灵的“桃源”
——冯骥才《珍珠鸟》解读
孟娟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学校 262200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曾为冰心老人所激赏。她说:“这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当然,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发现、欣赏它的“美”,都会读到自己心中的主题。例如,有人读到了“和谐”,有人读到了“信赖”,有人读到了“笼子”……种种主题,讨论的都是文章中体现出的人与动物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窃以为,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人与鸟或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如说是作家冯骥才为我们呈现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种模式,一个心灵的“桃源”。
冯骥才的《珍珠鸟》中小珍珠鸟与作者相互亲近、信赖,充满着理解与尊重,温馨之情四处洋溢。这种相处模式,与桃源中那些人性皆善、性自天然的人们的相处模式何其相像!笔者认为,在这里,鸟已不仅仅是鸟,它已具有人的性灵,鸟与人的和谐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和谐。
且看小鸟的形象:“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神气十足”、“俯下头”、“偏过脸瞧”,多么具有人情味,这哪里只是一只鸟,这分明是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毛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小家伙”的举止、动作就如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那种
自由、天真、欢快、活泼的美质和韵味,真叫人喜爱、赞赏、叹息,仿佛让人回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天真世界。从这篇散文里,我们读到的是小珍珠鸟逐渐对人产生的信赖,看到的却是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发自内心的信任与依赖,细细想来,不禁令人动容。作者笔下的珍珠鸟,已经脱去了它生活的原型而成为艺术精品。它的外形滚圆,动作淘气,在试探中对人类充满了信任,成了让人十分喜爱的“小家伙”。
“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象征。因此笔者说,文中作者与小珍珠鸟的关系便可解读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与孩子的关系又同时是人类社会中强者和弱者的关系。
那么,作为“***”即“强者”的“我”,是如何对待“弱者”即“孩子”的化身“小珍珠鸟”的呢?“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作者顺应了珍珠鸟的生活方式,为它们搭建了一个充满着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细致入微地呵护着它们。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长者对稚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我不管它”,“我不去伤害它”,“我不动声色地写”,“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很少”、“绝不”、“不”显示的是作者对珍珠鸟的宽容与尊重,于是,尽管“强者”与“弱者”的力量并不平衡,但由于作者营造出的宽容、尊重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