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新生路小学方芳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71页例1。
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学行四边形的认识在三年级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而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本节课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和平行、画垂线和平行线等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高和五年级学面图形的面积做好知识储备。
三、设计理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另外,课堂教学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中学习数学,既能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培养学会观察、会思考、会探索、会交流、会倾听、会概括等良好思维品质。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
2、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概括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教学重点:
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
六、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体会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七、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唤起旧知
四边形家族要召开全体大会,都谁会来参加呢?把你想到的四边形画在格子图上。
反馈交流:1、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如何给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好的数学是自然的,本课研究的目标便是如何帮助小学生更“自然”地建立四边形的概念系统。课伊始,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利用“画出四边形”这一环节唤起学生关于四边形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埋下伏笔。
(二)新知探究,揭示概念
1、承上启下,明确课题
这两个图形你能叫上它们的名字吗?(板书:平行四边行和梯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