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1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墨子评传.pdf

格式:pdf   页数:18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墨子评传.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墨子评传.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考察、分析、论述了墨子的生平活动、学术思想和历史影响,
并且从时代的经济政治结构、科学技术水平、思想文化环境诸方面,探讨、
论证了墨子思想体系产生、发展及其衰亡的主要原因;对墨子思想体系的整
个结构,对墨学研究中一些聚讼未决的问题,作者在博采众议的同时,依据
墨子本义和时代背景的实证材料,较为客观地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论证,使
墨子的科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认识论和逻辑学得以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
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思想形态。

,’
,,
,
, ’,
,

’, ,
’,

’,,
墨子评传
第一章西周官学与诸子
私学的冲突
一、文化冲突的社会基础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社会一个
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更,社
会思想也随之激荡。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巨变集中体现为西周官学与
诸子思潮的文化冲突。只有认识了这次文化冲突的社会基础和基本内容,对
处于其间的重要思想家——墨子的思想,才能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得到比
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以老子、孔子、墨子为起端的诸子思潮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学术下私人的文化现象的真实的含义应是: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
西周政治统治的衰落,新的社会阶层的崛起,一统的西周官学不可避免地衰
落了,一种代表新的物质生产方式、新的社会阶级利益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诸子思潮不可避免地兴起、高涨。他们的言论和思想,真实反映了春秋战
国之际的社会动态: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商业金钱浪潮的冲击,科技的发
展,士阶层的崛起。同时,他们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构画了一幅幅自己所
理想的社会前景,提出了种种施政方略,并通过不同的政治实践力图影响各
国统治者。要准确地理解西周官学与诸子思潮之间文化冲突的本质和意义,
首先必须分析一下文化冲突的社会基础。
(一)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
春秋以来,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春秋战国之际,很多变
化已被社会普遍承认,有的甚至用法律形式固定强化。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
使新兴的社会阶层如地主、小农、个体工匠、商人、士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时,反映他们经济利益、政治要求的思想、理论也就成为社会之必需。
首先是田制的变化。周灭殷商之后建立起来的宗法式分封的政治结构,
是一种小族征服、统治大族比较有效的政治统治方式。这种宗法式分封的政
治结构,其基础是土地的领主制。土地的分封是按照领主的不同等级进行的。
对西周土地分封的方式,自孟子以来,儒家各派有不同的解释。他们根据现
存的残迹,文献的记载或讹传,主观的理想化,术数的附会,所构画的西周
土地分封的图案都存有两个缺陷。一是经今文学家整齐划一的分封规格,这
在地形相当复杂,测量手段不很准确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不可行的。二是经
古文学家以术数结构为先验图式,以天子王畿为中心,五等九服,五百里圈
式的封国图案,这在现实的地理环境中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儒学各派关于西
周封国封地的图案虽近于虚谬,但封国封地的西周分封却是一个历史事实,
《诗经》、《书经》、《左传》等典籍都有不少记载。如《诗经·大雅》记
载:“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其土田。
王命傅御,迁其私人。”这大致说明了西周封国封地的一般情况:由周天子
封筑封地的疆界,封主一宗及私属的士农工商人员去封地建国。在封国内,
君主就是领主,“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①各封国
大小领主再按照同样的土地分配模式,按宗族等级分配土地。这种等级分配
模式的最低一层,就是分配给农民。农田如何分配?井田制的分配方式是否
存在?通过对文献记载的分析,其中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计口授田,
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二是封国内领主土地的定期重新分配。这种定期的
重新分配是指直接分配给农民的这一层分配。农民换土易居进行耕作,使肥
瘠各匀,财均力平。三是以助耕公田为主的农役地租(包括兵役)是领主和
农民之间基本的剥削联系。以后田制的变化主要是针对这三点。田制的变化
必然导致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最后导致周王朝宗法式分封的政治结构的瓦
解。这点孟子早已看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
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②
这种封建领主的土地占有、分配形式,本身孕育着其衰灭的必然性。对
各封国来说,由于它们的土地不是定期重新分配的,因此,土地的多少,土
质的肥瘠,劳力的众寡强弱,水源的多少,可垦地可能的大小等自然条件差
别的客观存在,科技发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