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冒险的迁徙: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冒险的迁徙: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7/12/26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冒险的迁徙: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冒险的迁徙: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要:本文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梳理,同时分析了中国接受后现代主铜义的现实与心理的双重诱因、意义及局限溥,指出:对后现代主义的介绍与研究无疑闩给理论界提供了一种观照文学的全新视角⒅;后现代主义反启蒙、反中心、消解深度棍模式的一系列原则,在意识形态控制相对请紧张的中国,为文学创作界提供了一种有蠛异于传统的理解生活的方式,并在一定程鹇度上改变了作家的表述方式,使生活在政熵治话语中的文学获得了二度解放。然而,恢不能不指出的是,在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俄的过程中,依然带上了"中国式"的阴影:在西方具有多维指向的"后现代主义"啬,在中国仅被幻化为"怎幺都行",他们氨置西方后现代主义大师们笔下的批判理论桑于不顾,陷入了欲望的狂欢;在这种情况杆下,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成为新的中产阶级畔的保护神,而唯一遭到漠视的是人民的利せ益;因而,批判性的匮乏成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死结,从而使这一思│潮在中国陷入了"合法化"危机。
"后瞧现代主义"1是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股西┎方文学潮流,后来逐步扩展至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美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嚆,至七十年代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后现代并主义思潮。哈桑曾经用"不确定内在性"坂来概括这一思潮的特质,以此来意指它的
钣两个主要本质倾向:即不确定性和内在性暂。不确定性是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之结孛果,意味着在缺少本质和本体论中心的情桴况下,人类可以通过一种语言来创造自己蓓及其世界,这一范畴具有多重衍生性的含谭义: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性、随储意性、叛逆、反讽、变形等,它是对一切怪秩序和构成的消解,永远处在一种动荡的饵否定和怀疑之中。与此相对应,内在性则蝤可以用散布、传播、推进、相互作用、交投流及相互依存等概念来说明,这表明"后っ现代主义不再具有超越性,它不再对精神磕、价值、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黟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数是对环境、对现实、对创造的内在适应。后现代主义在琐屑的环境中沉醉于形而下酩的愉悦之中。" 
2这一思潮登陆中国F是在80年代,而最终形成理论和创作热筠潮则还要等到90年代初。最早将"后现铛代主义"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是董鼎山,╃1980年12月,他在《读书》杂志上龟发表了《所谓"后现代派"小说》一文,蕴向人们介绍了"后现代派"小说3 ,随揍后袁可嘉又于1982年在《国外社会科制学》上发表了《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ふ》一文,对这一思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试绍。与此同时,一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文畹本也被翻译过来,1980年《外国戏剧恹》第1期译介了马丁·埃斯林的《荒诞派鱿之荒诞性》,《外国文学报道》在同年第
碇3期上摘译了后现代主义作家约·巴思的呶论文《后现代派小说》4 ,1981年芳,《外国文艺》第6期又刊载了罗兴·罗尜德威论述后现代主义的论文《展望后期现代主义》5 。此后,一批重量级的西方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也陆续到中国进行传经布道:1983年,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权公威阐释者哈桑到山东大学讲学;1985烟年,另一位后现代主义大师杰姆逊在北京旁大学开设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专题课6;1987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U主席佛克马又到南京大学作了关于后现代羁主义的学术报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熹在国门开放伊始就进入了中国,但由于当龊时的中国正忙于自己的"现代性"设计,酤具有忧国情怀的作家们更感兴趣的是启蒙钋话语,因而,当时理论界热衷于探讨的还峥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所当然地苷受到了冷落。但80年代后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使中国作家的启蒙热情彻底兮破灭,人们开始在心灰意冷中重新为自己噬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快在后现代浠主义思潮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对中国浔有无产生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现实土壤,许ゲ多理论家一直心存疑虑,并由此得出结论鏖:在中国的后工业社会来临之前,中国并齄不会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产生,这几乎是韧中国是否会产生现代主义的论争的老调重钢谈。我们且不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橛的不平衡性的经典理论,仅从中国的社会祟现实来讨论这一问题依然会得出肯定的结收
论:尽管中国尚没有进入后工业社会,其勹经济也尚不发达,但是,给人们的心灵以鹾影响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因素,此外还有政絮治、文化诸因素,中国自50年代以来的防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已经足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荒诞和人的被撕裂,当人们沉静下来怃的时候,任何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都会对新缢文化运动以来的启蒙话语发出质疑。我们左树立的一个个权威陆续在人们心目中倒塌魁,所鼓吹的乌托邦幻想也一一破灭,作家∝们改造现实的满腔热忱遭受了空前冷漠的秦对待,犹如舒婷一首诗中的意象: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忮灯笼
又被大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