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20.doc

格式:doc   大小:14,982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20.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7/12/26 文件大小:14.6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2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上部结构主要以常用的32、24米跨度箱梁为主。虽然其施工方法主要采取集中预制架桥机架设、桥位现浇两种。但由于箱梁体积大、梁体重(32M梁:328m3,853吨,24M梁:239m3,622吨)施工时的控制指标高,因此不论采用哪种施工方法,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成为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1)适用范围:常用跨度箱梁数量多的桥梁或施工区段。
(2)主要优点:相对于桥位现浇,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3)主要缺点:制梁所需的辅助生产设施投入大。(混凝土生产设备、制存梁场地、提升设备等);预制箱梁运输较困难,运梁通道修筑标准高;国内现有的运架设备不能满足要求,需重新研制开发或从国外引进。
(4)集中预制架设施工介绍
①箱梁的预制、存放
预制梁场的布置应有利于箱梁的预制、存放、运输和架设。梁场位置及生产能力大小的选择主要根据全盘铺架计划同时结合交通状况、材料来源、相应的地理环境、地质情况和后期存储运输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情况下制梁场的施工准备期需6个月时间。
梁体为高性能耐久的体积大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需一次完成,浇筑时间宜为6小时,施工中要采用温度控制措施以满足规范要求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混凝土温度及内外温度差。如: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采用保温或蒸汽养护等措施以控制混凝土蕊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0C。
为防止箱梁产生早期裂缝对箱梁进行三次张拉,即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预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30Mpa,带模预张拉时须拆除端模、松开内模。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40Mpa,初张拉后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撑。如果拆除端模时梁体强度已达到40 Mpa,可以直接进行初张拉。终张拉时梁体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50 Mpa、弹性模量不小于设计值且龄期不少于10天,减少梁体混凝土徐变拱度值。梁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
箱梁的预制台座、存梁台座的数量应根据总工期安排及生产能力及架梁进度综合考虑,一个制梁台座一般生产周期按7天左右,相应配套4个存梁台座。
箱梁从制梁台座到存梁台座,移位存放的难度较大。可采用滑道、顶推的方式,也可采用两台提梁吊机起吊存放。如若用滑道移梁,对滑道的平顺度,强度、刚度要求高;如采用吊机提升移位,对吊机的提升能力、吊机的走道要求高,均需通过受力检算确定,以防止不均匀沉陷造成梁体开裂。
同时施工模板(内、外模)需多次倒用,因此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高,另外,庞大的混凝土箱梁体积给后期的养护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质量保证方面难度大。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梁场施工
②箱梁运输和架设
架设采用2台450t提升龙门吊机提梁,MBEC900型轮胎式运梁台车运梁,JQ900型架桥机架梁,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箱梁架设进度应根据运输的距离和设备的性能确定,一般情况下架梁速度为1~2 孔/天。
首先要确定运梁车所通过的路线,然后需要检算线路上各种结构能否承受运梁车运梁时的各种工况下荷载。普通运梁线路的填筑标准基本与新建路基的质量相同,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分别不得大于30%和4%。重载走行速度应控制在3~5公里/小时左右。
对于在新建路基上运行时,运梁车的接地比压不得超过路基的允许承载能力。否则可能会对路基造成永久性损坏。
架桥机应严格按照通过技术监督部门审查认证的产品使用说明述和操作手册进行安装、架梁、移机操作。
箱梁架设前,应根据架桥机的操作规程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细则,认证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检修、保养制度,定期对重要部件进行检查。
对于特殊部位箱梁的架设,需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箱梁的架设工艺以保证架梁地安全。如:架设最初一孔或最后一孔(桥台处);架设变跨处的箱梁(特殊孔跨和常用孔跨处、常用孔跨24、32变跨)。

适用范围:常用跨度箱梁数量少,不宜于设梁场预制架设的桥梁或施工区段。
主要优点:一次投入成本少,可以多点施工,施工灵活性大。
主要缺点:与梁场预制架设相比施工质量难于控制。不论是造桥机还是支架法进行施工,从造桥机(支架)就位、模板调整、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生、张拉、造桥机(支架)移位,均是高空作业,从保证质量方面来说,相对于集中预制较差。
支架法现浇施工时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均比普速铁路梁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高,一般地基的容许承载能力难以满足要求,而且随着孔跨位置的变化,相应的地质情况也有可能有所变化,因此,需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作相应的加固处理。

移动模架法自从1950年在德国克钦卡汉桥施工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