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气68例临床效果观察
郑鹏飞(辽宁省北票市职业病防治医院 122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结论无张力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有较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气;不同手术方法;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66-01
腹股沟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外科手术修补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因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及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6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相比较,临床手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间入住我院行腹股沟疝气修补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13例,年龄35-76岁,,体重50-87kg。病程为1-8年,。腹股沟疝气类型为:腹股沟斜疝47例,直疝14例,双侧疝7例。所有患者术前心肺功能均正常,且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腹股沟疝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采用常规疝气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后,游离腹外斜肌下间隙,充分暴露腹内斜肌及提睾肌,游离精索找到疝囊,横断疝囊壁后向上游离疝囊至内环口水平,并以丝线高位结扎疝囊。在充分游离腹外斜肌腱膜精索后,将补片缺口放向于精索内环处,于精索后平铺网状补片,予以四周固定,疝片下缘固定缝合2针至耻骨结节腱膜组织上[1]。最后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Bassin方法,行高位结扎疝囊后,行后壁加强处理。
、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及术后疝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价标准(VAS评分):0为无痛,<3分为良好,3-5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差,10为剧痛。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复发率各项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随访半年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具体各指标间比较见下表:
两组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3 讨论
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