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
袁世凤(山东省胶南市人民医院山东胶南 2664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97-02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患者102例进行经过药物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干预体温过低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102例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患者,其中男55例,女47例; 年龄(±) 岁;全麻43例,非全麻59例。
2 护理
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湿度在 40%~60%,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冬天加盖毛毯、棉被,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及危重病人[2]。
1)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中单,防止漏电。病人睡在电热毯上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2)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调节在 30℃~41℃。3)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有效预防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
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 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
3 结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4 讨论
,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
。增加病人生理紊乱和内稳态失衡,可引起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直接影响病人康复和预后。
(1)体温下降可引起术后寒战:麻醉本身和绝大多数麻醉药可降低寒战阈值,±℃;±℃。组织耗氧增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易造成组织缺氧。
(2)增加伤口感染率:轻度的体温降低也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并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此外,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