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陈丽春(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二部 163711)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272-02
慢性呼吸衰竭,多发生在慢性疾病基础上,由于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最终发展成为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是支气管一肺疾病,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他病因如重症肺结核、尘肺、肺间质纤维化等。上呼吸道梗阻、肺血管疾病、胸廓及神经肌肉病变如胸廓畸形、重症肌无力等亦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最常见诱因。
1 护理评估
健康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呼吸道感染史。感染、手术、创伤、高浓度吸氧、使用麻醉药等均可诱发呼吸衰竭。在评估患者一般状况时,还应注意:发热、呼吸困难、肌肉抽搐等可增加耗氧量,使缺氧加重。
身体状况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呼吸浅快,或出现三凹征。严重者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呈潮式、间停或抽泣样呼吸。二氧化碳麻醉时,可出现浅慢呼吸。
发绀发绀是缺氧的典型症状,可在口唇、甲床等处出现发绀。因发绀的程度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相关,故伴有严重贫血或出血者,发绀可不明显。
精神神经症状慢性缺氧多表现为智力或定向力障碍。二氧化碳潴留常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的症状,如烦躁不安、多汗、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等。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时,中枢神经系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出现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昏迷等
(称肺性脑病)。
2 护理措施
合理给氧目前多采用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配合机械通气可进行气管内给氧。根据患者病情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给氧浓度和给氧方法。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应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持续给氧。主要原因在于: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敏感性降低,此时呼吸中枢兴奋主要依靠缺氧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则削弱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结果使呼吸受到抑制,从而加重了CO2潴留,严重时可陷入二氧化碳麻醉状态,诱发肺性脑病。给氧过程中,注意观察氧疗效果,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神志清醒,提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意识障碍加深,可能是CO2潴留加重。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改变,记录24h液体出入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失衡情况。注意有无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清除口咽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预防呕吐物反流入气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祛痰剂,对昏迷患者可使用无菌多孔导管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有窒息危险、全身状态较差、PaCO2进行性增高的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
经鼻插管护理为避免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近年来多采用经鼻插管。经鼻插管的患者耐受性好,可停留较长时间,从而可减少发生并发症。插管前将塑料导管用30℃的液体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