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多管齐下,养成好品德.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管齐下,养成好品德.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管齐下,养成好品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管齐下,养成好品德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 255000
《品德与社会》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品质,塑造好习惯呢?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涉及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安排充实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唤起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闪光点,在自我判断中获得成长点,从而加速道德认知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排演课本剧,在情境中找差距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情节生动完整的课文,文中主要角色形象鲜明,我们可以通过排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领悟课文蕴含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表演,让更多的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并与自己的认知相结合,通过在情境中寻找差距,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如在《我想要我想要》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的时候,他们之间因为要买东西而发生了争吵,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父母挣钱来之不易,我们可以提前进行设计,以模拟的百货商场为背景,让学生针对爸爸妈妈和星星之间的争吵这一场景进行现场表演。从双方试图说服对方的争吵中,让学生了解钱从哪里来、多吃零食好不好、什么东西才该买等问题,并通过互相交流、评价,知道在公共场所大声争执,影响别人是非常不好的行为,让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二、开展辩论赛,在争辩中明事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有些道理需要在反复争辩中求同存异,进而让学生明辨是非。所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道德认知的冲突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辩驳中帮助他们
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如关于上网好不好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充分认识网络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我提前部署,利用品德教材中关于“哪些地方不能去”的课文要求,组织学生围绕“上网利弊”进行了辩论,,让学生通过彼此的据理力争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大家的争辩中寻找支撑。在辩论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围绕正确上网和合理上网进行了引导,既肯定了同学们参与辩论的积极精神,又表扬了他们积极思考、敢于辩论的热情,加深了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取得了对上网问题的一致意见,统一了思想。
三、扎实体验,在实践中升华
《品德与社会》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行结合,课内明理,课外导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愉快地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提升道德素养。
如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以及我本人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比如同学擦了黑板,打扫了地面,我们要注意珍惜、保护。同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长所从事的工作,让他们深入交流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干什么的,从而认识到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都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