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孙冰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 474250)
【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2月至 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疾病患者 87 例,所有患者按其是否为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两组,海绵状血管瘤者为A组,非海绵状血管瘤者为B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大部分肝血管瘤患者经治疗后典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消失,%,%,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差异()。结论即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海绵型血管瘤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所以治疗肝血管瘤中常见类型海绵型肝肿瘤时应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增加了临床的治疗效果,此方案在肝病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肝血管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06-01
肝血管瘤属于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肿块直径> 5cm 即为巨大肝血管瘤,过大会压迫周围的脏器,引发相应的并发症,由于肝脏的张力升高,肝脏有破裂的危险。动脉栓塞也就是介入治疗成为了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以被证实其治疗效果显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良性占位病变,随着介入放射学方面的知识迅速发展,介入治疗是肝血管瘤,是包含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就诊后经以CT和腹部彩超两种影像学检查,少数患者还选用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后确诊。患者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分布
位置等明确,检查凝血四项及手术必要常规检查均正常。本组患者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在30到66岁之间,±。,±(3个以上)24例,单发性63例;肝两叶均有病灶16例,左叶19例,右叶52例。所有患者按其是否为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两组,海绵状血管瘤者49例为A组,非海绵状血管瘤者38例为B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P>)可比。

A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术,引入导管,行腹腔或肠系膜动脉造影术。然后插管至肝靠近肿瘤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缓慢推注,肿瘤栓塞成功后,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近端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平阳霉素10-24mg/次,累计用量要小于等于400mg。
B组患者也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进行穿刺起点;穿刺到达目的地后将5F鞘放进股动脉,将适当长度的肝管选择性插入肝已有动脉造影,进一步确定肿瘤的大小、血供情况、形态,使诊断更明确。在X线***监护的条件下经导管将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推入病变灶进行栓塞。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拔管,局部压迫止血、包扎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绝对卧床8小时。12个月后分别复查腹部彩超和CT等,观察并预防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 显效:肝血管瘤肿块缩小大于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肝血管瘤肿块缩小大小在25%-50%之间,部分典型症状减轻。无效:肝血管瘤肿块没有变化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