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李念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外科 532100)
【中图分类号】R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217-01
【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48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病人切口感染46例,%。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合并慢性病、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处理及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时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切口感染原因预防腹部手术
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2007年4月我院实施各类腹部手术2485例,男821例,女1664例,年龄6~82岁。普通外科腹部手术1258例,产科手术1027例,妇科手术173例。切口感染共46例,其中肥胖14例,糖尿病8例,老年、低蛋白血症9例,3类切口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和癌性结肠穿孔共12例,短期使用地塞米松3例。切口感染患者中有34例使用电刀。
切口感染的诊断:切口感染一般出现在手术后4~8 d,患者多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切口敷料见脓血性渗液,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渗出等表现。
腹部切口感染与患者免疫状况、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关腹时切口的清理、缝合技术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46例患者都没有进行细菌培养,一般选择使用头孢类和甲硝唑,严重感染者加用喹诺***类药物。
2 讨论
细菌的属性和抗生素的应用:腹部切口感染的细菌常为内源性,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一般选择第3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类联合应用预防切口感染时,但要适当辅以护胃和解痉类药物,防止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避免恶心、呕吐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切口张力增大或裂开,增大感染几率。临床应用证明,抗菌药物术前30~60分钟给药,可明显抑制细菌生长。
术后给药,因细菌在组织液的高营养状态下已快速繁殖,致病力增强,抗菌药物所起到的防治作用相对减弱,效能下降。所以目前多主张术前应用抗生素,尤其是2、3类手术切口的患者。
电刀的正确使用****惯性认为电灼成黄、深黄、深褐或焦痂色方为有效,而笔者认为不能以烧灼面的颜色来判定是否有效,事实上当出血点电灼后,周围看似色泽正常的组织已部分失去活性,电灼时间越长,损伤组织的面积越大、越深。缝合后,小部分的液化组织尚能被机体清除、机化,液化组织较多时会因引流不畅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感染风险也大大增加。所以建议切、凝操作不要盲目加大电刀输出功率,达到切、凝的手术目的即可,点到为止。同时,当切开筋膜、脂肪组织时,在组织两边施加一定的牵拉张力,使得切开的组织很快分开至两边,使其和电刀没有过多的热能接触,可最大程度减少组织失活、液化。
切口的清理与缝合:常规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可大大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双氧水冲洗时释放出的初生态氧有杀菌作用,同时它的发泡作用可松动各种炎性因素在组织表面的贴附,辅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使之残留可能减至极少量,即使缝合后,组织正常的免疫作用即可抑制细菌生长。污染严重的切口如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使用严格的冲洗方法能明显减低切口的感染率。笔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