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8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pdf

格式:pdf   页数:40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前言
陈伯吹
我不知是否可以这么说:民间文学乃是一切文学的“根”,或者说它是
“源”。文学作品中所有的各种“体裁”(也有人称作“样式”),都从它
那儿生发开来,演变出来,传递下来的。
上古时候,劳动人民从他们的生活工作中,有所思索,有所发现,有所
感触,从而叙述之,讴歌之,赞叹之,原始文学于是愈来愈丰富,其中有怪
异的传说,荒诞的童话,吟唱的歌谣,智慧的谜语,讽刺的寓言,等等,它
们都是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闲暇里,进行的口头创作。这些民间故
事在时间的长河里,辗转流传,所有那些《水晶鞋》、《玻璃鞋》、《红缎
鞋》、《绣花鞋》,等等相继问世,虽然命题因时因地而异,而其内容情节
则大同小异,基本上一致。如此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不断地转述相传,不
断地加工,修改,甚至补充,删节,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愈来愈美
好,愈来愈“枝繁叶茂”了。
可不是,以欧洲的童话为例:法国贝洛尔(—)在他《鹅妈妈
的故事》里有一篇《小拇指》,而在德国格林兄弟(—; 一)
的《儿童和家庭童话》中出现了情节大致相同的《大拇指》,更在丹麦安徒
生( 一)的笔下,旧瓶盛新酒地写出了《拇指丽娜》。为什么作品
会如此仿佛姊妹般地彼此相似乃尔?无他,其源盖都出于民间文学。
这里再可以举一例证:俄国普希金( 一)的著名童话诗《渔夫
和金鱼的故事》,而格林兄弟俩几乎同时候也出示了他们的《渔夫和他的女
人》,两者遥隔千里,竟不谋而合。仅仅在题材上:前者主角为“金鱼”;
而后者主角为“比目鱼”;前者文体为诗的童话,后者文体为散文的童话(其
中还插写了具有诗意的短歌)。我没有能力鉴别谁影响了谁,但可以肯定的
是这个题材古已有之,只是作家各写各的,作品不完全相同而已。
民间文学既然是人民大众的创作,当上古初民不再逐水草而居,也不再
天涯流浪,变迁居为定居,聚族相处一寨一村,在劳动生活的余暇,每当星
光灿烂的夜晚,自然而然地各自要求表白自己的所见所闻,更附丽着思想、
感情、意志,以及愿望与理想,促使并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所以高尔基说“文
学是人学”,这就说到了节骨眼上了。
此后,社会进步,文人辈出,所有民间文学的传统和特色,得到了继承
和发扬,至此,文学进到了“百花齐放”的境地,不仅作品的体裁繁多,质
量也日益提高,一直前进到现代的、近代的文学。
为使我们的精神粮食能哺育人民,特别是更好地向下一代提供丰富的营
养——要求是最精美的“细粮”,不能不对民间文学予以收集、研究、编审
与评价,催化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仅对一般读者提供阅读、欣赏、启
迪、增智,更可以从中研究古代人民衣食住行的体制,社会风俗****惯的状况,
在文学之外,兼起社会学、历史学的效益,何况作品中也不缺乏教育意义,
这对孩子们来说,尤其重要,可不能放松阅读指导啊!
这部《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的编辑方法,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即根据其
内容、主题,归类分辑。因受篇幅限制,共编出四篇二十辑,厚厚的四大本
书,与丰富的民间文学宝库相比,乃是沧海之一粟也!
古史上载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阅读这样一部大约有一百八十余
万字的大书,是要对文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各科知识都有些根底,才能
消化吸收;更要对民俗学知之有素,才能有所了解。所以对少年儿童来说,
这四部大书,非常需要阅读指导!否则,“陛下将兵,不过三千”,老师与
家长,是否需要再思三思?希望不是“杞人忧天”之谈。
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红色篇
公主
圆球公主
土耳其
从前,土耳其有一个国王,他只有一个儿子。国王很爱这个王子,所以
并不叫他读书,随他任意玩耍。
王子最欢喜玩的是一个黄金制成的球,他从早到晚,只是爱不释手,独
自一个人玩着。
有一天,王子照常在院子里的凉台上玩黄金球,抛抛转转。不一会儿,
看见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老婆婆,拿着一个水瓶,来到有泉水的地方。王子
见了,有意耍戏弄她,把球像射箭似的对准老婆婆的水瓶掷去,水瓶便咯地
一声破了。老婆婆吃了一惊,脸上露着怒容,但见戏弄她的是王子,便一声
不响,回去拿了一个新的水瓶又来了。可是王子又把球掷过去,她的水瓶又
破了。这次,老婆婆恼了,想出口骂他,但只怕得罪国王,便仍旧一声不响,
拿了一个新的水瓶又来了。这时,她因为没有钱,所以这个水瓶还是向店铺
里赊买来的。可是当老婆婆走到泉水的旁边,把水瓶灌满了水以后,王子又
把球掷过去,把水瓶打得粉碎。这次,老婆婆真的恼了,凝视着王子,说道:
“王子,你去爱圆球公主吧!我现在只对你说这句话。”说罢,老婆婆忽然
不见了。
王子不懂老婆婆的话,又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向他说这句话。于是他日夜
想着,想着,结果身体逐渐衰弱,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