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复习.ppt

格式:ppt   大小:3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复习.ppt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7/12/2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复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赏析 王勃(唐) 选自《王子安集》
七、作者简介
王勃,唐初诗人,字子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一、朗读节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温馨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句式。
二、诗歌大意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三、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四、诗歌主旨
这是首送别诗,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怀)及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五、诗歌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颔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及诗人豁达胸襟。颈联笔锋一转,凝练、鲜明地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也是千古佳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注: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前两联紧扣送别,记事写景,借景抒情;后两联是对朋友的劝勉。语言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六、补充资料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所以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八、试题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 ) ,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 ,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 ) ,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