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大复印资料论文
比较文学vs主题学
2005/12/6
目录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作者莫光华 4
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作者乐黛云 8
吴义勤访谈录 16
道德意识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转型(下)-- 20
“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暨《文学评论》组稿会综述-- 27
试论西方汉学界的“西论中用”现象HH周发祥-- 37
徜徉于文学与艺术之间——关于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前景展望的谈话-- 47
莫言小说的基本主题与文体特征-- 63
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 71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 86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 93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之二)----作者:曹道衡;罗宗强;徐公持 100
类书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主题类分----作者:王立 111
象征性复仇与鬼灵文化——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侧议-- 120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作者:蒋寅 127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世纪性潮流----作者:叶舒宪 138
搭起两代比较文学研究之桥----作者:程麻 146
中国比较文学之父——鲁迅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150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156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作者:吴泽霖 170
走出“突围”后的困惑——20年书写中国新文学史有感-- 176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 187
比较文学的学科依据——试论克罗齐世纪初对比较文学的诘难-- 195
从复仇文学主题看复仇动机的传奇质素----作者:王立 205
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文学主题学研究——从王立教授的三本系列专著谈起-- 211
体察现实与拯救自我——1999年中篇小说主题考察-- 214
关于文学主题学研究的一些思考----作者:王立 219
从大同到自由:百年中国政治致思主题的转变-- 226
近20年来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例 237
道教幻术母题与唐代小说-- 245
明清小说中的金银变化母题与货币制度-- 252
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 261
伦理、时空、意象——关于台港澳与海外“华文诗歌”修辞行为的泛性分析-- 273
《聊斋志异》经济思想新论——小说母题与作者思想新创性的关系-- 278
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 285
台湾都市文学研究理路辨析-- 293
韩凭夫妇故事流变中的文人旨趣 303
美学苑囿一洞天——2002年国内宗教美学思想研究巡礼-- 310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322
世界文学:学科整合与历史承担HH刘洪涛-- 335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 346
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作者:乐黛云 357
台湾的台湾现代派文学研究管窥-- 364
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叙事——读《受活》----作者:王鸿生 378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引领文明对话和思想撞击----作者:任平 395
维谢洛夫斯基与奥波亚兹-- 401
形式美学之文本调查——以《美食家》为例 408
卷首寄语----作者:金元浦 416
“唯美”的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论-- 417
学术规范、实证精神与数字时代-- 434
剧作与舞台:田沁鑫戏剧的多重透视-- 441
比较文学学科“永恒危机”的逾越——兼及巴斯奈特与米勒的“比较文学危机论”--基金项目 449
对华文文学诗学建构的一种思考-- 457
一个“撒谎”故事的流布、变异与改写——《牧童与羊》、《狼来了》与《三声枪响》 462
巴罗克的命运-- 469
古代动物悼亡殉死传说的文化内蕴-- 482
比较文学与文化现代性-- 488
韦勒克的批评史研究方法述评-- 497
东西方审美传统在戏剧中的反映-- 504
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 515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 524
套语(doxa)的意识形态内涵与文学解读-- 535
诗歌意象的跨文化比较-- 541
“寻觅”母题的无限延伸 556
古代相思文学中的相思鸟、连理树意象寻秘-- 565
道教幻术母题与唐代小说--王立;陈庆纪 572
《汉宫秋》对“昭君和番”母题的突破和创新-- 578
小说母题与作者思想新创性的关系-- 583
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的文化阐释HH孙正国-- 589
日本民间故事中三种禁忌母题的解读-- 599
神秘预言与古代小说“铭知发者”母题--基金项目 612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HH陈蕾蕾-- 621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629
以伏羲女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