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税收效应分析
导读: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重点掌握我国税制基本理论、计算原理和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及手段:税收制度部分建议采取大量练习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难度要求,3个学分要求难度和税法考试基本接近;2个学分只要求掌握增值税、个人所得说的计算。
看图说话:
附图1:2008年税收增收结构图
附图2:2008年各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率变动图
问题:我国共有多少种税?比例最高的税类是什么?增长最快的税种是什么?占比最大的税种是什么?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发展
一、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
对税收制度的两种理解: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种的搭配问题。
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1)单一税制模式的内容
单一税制:认为一个国家的税制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组成。
单一税制模式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在人类历史上始终没有一个国家采用单一税制模式,对它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设想上。由于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单一税制学说的理论依据与内容也不相同。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理论观点:
单一消费税论。主张单一消费税论的多为重商主义者。17世纪,英国人霍布斯主张实行单一消费税。他认为,人人都要消费,因此按消费品课税,能使税收负担普及全体人民,没有身份、阶级和职业的区别,使贵族和其他特权阶级无法逃避纳税。至 19 世纪,德国人普费非也有过类似主张,他认为税收应以个人的全部支出为课税标准,即对全部消费课税,这样才能做到课税平等。单一消费税论,符合税收的普遍原则,对于废除免税特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单一消费税在公平税负和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方面却显露出不足。
单一土地税论。这一思想为法国重农学派所提倡,魁奈和布阿吉尔贝尔是其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生产出来的物品才是“纯产品”,而只有“纯产品”才可能负担税收,而对土地收益以外课征的各种税种,最终都会转嫁到土地收益上来,因此只应征收土地税( 他们称之为地租税) ,而废除其他各税。他们的理论对于当时反对苛捐杂税、废除封建贵族免税特权有一定意义,但不符合普遍原则,也片面地理解了税负转嫁问题。19世纪,单一土地税论又被美国经济学家乔治·亨利再次提出,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就在于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日益不足,社会进步过程中财富的积累和贫困的根源是由于少数人占有土地,对此他主张实行“单一地价税”,把不劳而获的地租用于发展生产和为全社会创造福利。
单一资本税论。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日拉丹和门尼埃,以及后来的一些美国学者。他们主张单对资本征税,即以资本和财产价值为标准征税,凡拥有资本和财产的都应纳税,其他发生的所得不征税。这一学说又分为两派:美国学者派主张资本课税应以不动产为主;法国学者派主张资本课税应以有形的资本为准。两者都主张单一资本税。
单一所得税论。这一理论由法国学者波丹提出,但他当时还主张设立关税,后来法国学者穆班提出“什一税”,才是一种彻底的单一所得税论的主张。至 19 世纪后半叶,德国也开始盛行单一所得税制的思想,他们认为,消费税对多数贫民课税有失公平,而所得税只对少数富有者课税最为公平合理,而且所得税富有弹性,能够满足国家财政需要,所以国家只需课征所得税,可取消其他备税,因而提倡单一的所得税制。
(2)单一税制模式的优缺点
由于单一税制理论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并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实施过,因此,讨论其优缺点也只局限于对其理论的主观分析。
单一税制的优点在于:①税收的课征只有一次,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很小;②课征范围小,征收方法简单,节约征收费用;③对纳税人来说,可以减少苛捐杂税的困扰,减轻了人民的税收负担。
单一税制的缺点在于:①单一税种难以保证国家财政的需要;②课征范围小,无法实现普遍课税和平等课税;③单一税制容易引起某一方面经济上的变动,导致税源枯竭,损害经济资源,阻碍经济平衡发展。
复合税制:认为一个国家的税制应由多个税类或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相互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1)复合税制模式的内容
复合税制模式作为由多种税组合而成的税收制度,究竟应该由哪些税种组成,西方学者对此看法不同,存在争论,具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理论学说。
两大税类论。是指税收制度由直接税和间接税组成。有的学者,如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谢夫勒曾直接提出以直接税与间接税组成复合税制;有的学者,虽然名义上未直接提出直接税与间接税,但实质上是主张的,如德国的劳若提出的赋课税与消费税,劳兹提出的配赋税与从率税等。
三大税类论。有些学者认为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