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谈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12/29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目标区的适用性
01国际金融系董昕皓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和政策分析探讨中国汇率制度的趋向问题,列举了几个国际上提出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以供参考,并分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及不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理由。通过借鉴Krugman的汇率目标区理论,剖析了其背后政策含义和适用可行性,并提出了汇率目标区的具体方法和相关调整政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汇率目标区浮动汇率制度 Krugman模型可信性

世界上公认的汇率制度分类为IMF提出的方法,即将汇率制度细分为自由浮动、爬行钉住等八
类,但其实可归为三大类,其一为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度,也就是固定汇率制;其二为浮动汇率制;
其三为介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的制度。在考虑一国应选择哪种汇率制度时,应考虑各种因素、
变量,如物价的决定机制、贸易与资本的流动、微观市场结构、中央银行的干预手段等第,有些传
统的观点应受到审视。
一、简述一些汇率制度制度选择的理论
Friedman(1953)最先分析了汇率制度的选择,其强调在物价粘性的条件下,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提高相对价格的弹性。在浮动汇率下,价格的相对变化可抵消一部分总需求的变化,而固定汇率下只能通过调整实际数量的产出来适应需求的变化。Mundell 补充并修改了Friedman的工作,他探索了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优选的影响,认为汇率制度取决于几个因素:冲击的来源是货币性的还是实际经济性的;资本化程度和其他生产要素流动的程度;一国的相对规模。但Mundell仍假定价格由生产者根据自己的货币决定且呈粘性状态。直到90年代,又有更多实证研究证实以上结论,而Lipsey认为甚至对于高度贸易的商品,价格的决定机制也是根据消费者的货币条件决定的,如果两国的消费者的货币条件不变,即使汇率发生变动,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销售价格也不会较大变动。总之,国际学界关于物价的决定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即价格由生产者根据自己还是根据消费者的货币条件来决定。Deverux与Engel对价格决定机制对汇率制度选择作了系统性研究,并提出了三个模型分析了货币供给冲击的影响以及分别的福利状况。
另一种分析方法是从宏观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的,Sebstian Edwards 分析了政府信誉、政治稳定性、制度等因素对汇率优选的影响,并作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Edwards通过建立货币当局追求政府损失函数最小化的两个模型,比较了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及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制度的优选与政府当局的偏好及国内的政治状况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分析一国的汇率制度时,必须结合该国政治状况和制度等来作全面判断。汇率制度的选择在于当局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并且,一国政局的稳定性、国家对资本项目的管制程度、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政府调控能力与汇率制度的选择密切关联。
此外,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市场交易者的行为也可以产生重要影响。以Lucus、Sargent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提出了理性预期概念。如果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则一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为优,因为中央银行无须将汇率维持于同一点上,当汇率偏离均衡值时或出现超调时,理性的市场参与者仍会通过买卖交易将汇率拉回到均衡值上。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偏离会导致套利行为。但须指出,个体理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