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疗.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疗.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疗
李华(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职工医院 155630)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13-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35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改善症状、调节推进胃动力障碍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症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常在餐后加重,并可伴有早饱、食欲缺乏、恶心或呕吐。多见于4岁以上儿童。患病率与不同的国家地区、年龄、性别以及采用的诊断标准有关。
一、临床资料
随机将门诊及住院的91例FD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5例,女20岁,,病程(±)年。对照组56例,男25例,女31例;,病程(±)年。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二、诊断
(脐到剑突下范围)、上腹不适、腹胀、早饱、嗳气、厌食、恶心和呕吐。症状长期反复发作,有时可自行缓解。常以某一症状为主或者多个症状叠加。有时与下腹痛、腹泻和便秘等下胃肠道症状相重叠。
某些患儿可以发现环境、精神心理以及饮食不当等诱因。注重进餐和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有助于分析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础,即是酸相关性还是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治疗。如患儿空腹时上腹不适、疼痛或腹胀,进餐后减轻,很可能与胃酸分泌不当相关。如患儿空腹时无症状,进餐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早饱和上腹胀等症状,或空腹时有症状而餐后加重,消化不良可能与胃动力障碍相关。
应仔细询问病史尤其是报警症状,除外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FD是一个以症状学为基础的诊断,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儿可有上腹部轻压痛。查体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提示器质性疾患的相关线索。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酌情进行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有条件可进行胃肠动力和感知的相关检查。
推荐采用2006年美国洛杉矶RomeⅢ诊断标准:诊断前至少有2个月满足以下所有条件,且每周均有发作:①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和不适感;②与排便行为、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无关(可除外肠易激惹综合征即IBS);③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和肿瘤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
由于FD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应注意遵循个体化原则。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