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方法.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方法
高瑛(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洗手是预防传染扩散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医务人员在接触任何病人前后都要洗手。它不仅是基础医疗和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少专家都提醒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所以,加强洗手的自觉性,充分认识洗手的重要性,正确执行洗手的方法有利于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洗手污染致病菌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340-01

手不仅是人使用率最高的“工具”,也是人体器官中和外界接触最多、最频繁、最重要的部位。我们常常谈到“病从口入”。实际上,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论是洁净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还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洁净的食品,病菌都是经过直接送进口中去的。故与其说是“病从口入”还不如说“病经手入”。一般说来,我们的一只手黏附有40多万个病菌[1],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闲下来,就抠鼻子,揉眼睛,此时可能造成鼻子,眼睛粘膜的破损,使手上的细菌乘虚而入,致使健康的身体受到侵袭。手若没有洗干净,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
既然“病经手入”与手被污染的关系极大,那么注意保持手的卫生,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都格外重要。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洗手时陷入了“误区”:一是不愿洗手,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还有人提出一种歪理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还有的满足于“眼不见净”等。二是简单擦手,由于不具备洗手条件,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拭一下就吃。
三是用盆水洗手,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四是不用洗手液洗手,有的虽然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洗手液,手依然洗不干净。五是只洗一遍手;有的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用了洗手液,但刚刚搓出点泡沫,就马上用水冲掉了;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实际上扔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2]

大多数人每次洗手时间,一般平均不足8秒钟。在如此短时间内要想有效清除手上的病菌是不可能的。那么正确的、科学的洗手方法是:[3]首先,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是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然后用洗手液均匀涂抹,搓出泡沫来: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并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钟[1]。再用流动自来水冲刷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泡沫为止。一般情况下,应照此法重复2-3遍,以保证把全部脏东西去除。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更严格消毒,至少应照此法搓冲5-6遍,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最后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手再次污染手和前臂。手洗净后,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