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性心力衰竭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姚能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202150)
【摘要】急性心力衰竭(AHF)通常是在各种心肌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一组严重临床综合症,心肌酶会普遍升高。同时AHF时又引起肝细胞缺血、缺氧和肝淤血,常合并肝细胞酶的升高,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心肌酶肝细胞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056-02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情严重、变化快是其特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病变是发生AHF的病理基础。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CT)分别主要有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产生,AFH时常伴有肝细胞缺血、缺氧和肝淤血,因此出现AST/ACT同时升高是临床常见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AHF时AST和ACT升高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HF病人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55-86岁,±。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4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3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例,急性肺栓塞2例。按其心功能将观察组中的病人分为心衰一组(心功能Ⅲ级)和心衰二组(心功能Ⅳ级)各3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病人30例(无心力衰竭)作为对照组。上述所有病人均排除原发性肝脏病变。
2、方法患者入院后空腹抽取静脉血1ml,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分析仪和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成套心肌酶谱试剂盒监测AST和ACT。同时观察病人临床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
3、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p﹤。
二、结果
1、观察一组:±,± u/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观察二组:AST321± u/L,± u/L,与观察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对照组:± u/L,± u/L,均正常范围。见表Ⅰ。
表Ⅰ观察组与对照组AST、ACT比较(x-±s)
ap< bp<
三、讨论
AHF因其都有基础性心脏病变,发生时心肌酶会普遍性升高,同时AHF时肝脏可同时存在缺血和淤血现象,肝细胞酶也会升高[1]。但因AHF的心脏基础性病变、代偿机制及诱发因素不同,所产生的血液动力学、临床征象、心肌酶和肝细胞酶变化也不一样。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病人,由于基础心肌病变严重,代偿机制已充分发挥,血容量相对增多,临床表现以肺淤血为主,可同时伴有肝淤血,心肌酶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