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拨针配合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46例.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拨针配合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46例.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拨针配合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46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拨针配合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46例
高月1 陈学琴2(1辽宁省大连大学新华医院 116622;2辽宁省庄河市中医院 116400)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39-02
筋膜炎是一种慢性疼痛病症,主要是肌肉筋膜损伤和劳损的炎性粘连形成筋膜疼痛,是引起颈肩腰背痛的一种常见病症。笔者自2007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拨针配合拔罐治疗46例背肌筋膜炎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35例,女11例;年龄29—56岁,平均40±:病程15d—1年;因感受风寒湿侵发病6例,劳累损伤致病38例,由感冒诱发2例;单侧致病43例,双侧3例;肩胛内侧嵴缘可触及局限性硬结35例,背阔肌及棱形肌可触及局限性硬结11例。
。也选用医者根据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机制并结合肌肉的起止点、支持点测出的隐性点。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手套,选用1%利多卡因做定点局麻。用粗针头16号在进针点皮丘处刺入破皮,以便松筋针进入皮内,再用拨针刺入筋膜层再横行进针达病区筋膜层。此时患者往往有较强的酸麻痛、胀感(中医称得气)则效果最佳。呈圆形较大范围进行松解,针下有松动感后,出针。针后配合拔罐,抽出病变部位淤血,术后创可贴贴敷针眼,3日内针眼不要沾水。
:痊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半年内无复发;好转: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果:经
1—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后,痊愈36例(%),好转9例(%),无效1例(%)。经追踪随访半年,45例有效患者,复发1例,%。
2 讨论
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疼痛,多因背部肌肉的急性扭伤未能及时适当的治疗或由于长期单一姿势弯腰负重的体力劳动等引起。使得痛部肌肉筋膜反复长期受外力的牵拉,多次的外伤而致慢性累积性损伤而形成本病;亦可因先天变异在负重时不平衡造成。这些均可使肌肉及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渗出、水肿,久不愈致粘连及纤维病变,一旦复感风寒湿邪气,即会出现背部疼痛加重,尤其是夜间疼痛明显。中医认为多因血虚不能荣筋,复感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或因过度劳伤,血虚气滞所致,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松,松则不痛。”其主要病理为背肌筋膜为不松、不通。
关于本病的治疗,笔者查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及资料。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封闭、针灸及针刀为代表的多种针具。但多数的针具对背肌筋膜只能做到“点”的松解。而背肌筋膜炎则多是“面”的粘连、挛缩。所以以上治疗方法多数只能做到症状的缓解,治愈的则较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已知针具在治疗疾病的重要性,而采取拨针治疗背肌筋膜炎则较好地解决了“面”的粘连松解,亦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