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境·诗意·诗情——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戴海燕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 211500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但是由于其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教学中有很大的困难。笔者从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一、有效,从匠心独运、创设诗境做起。
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长相思》时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王老师用凝练而有诗意的导语、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情境,又借助书上的插图和布景,让学生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了诗人的生活情景。
二、有效,从抓住诗眼、理解诗意做起。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很多古诗都有诗眼,通过这诗眼,我们能领略整首诗的神韵。那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字眼来感悟古诗的神韵呢?在教学课文《池上》这首古诗时,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很显然,《池上》的诗眼是一个“偷”字,因为,这个字能表现小娃的天真无邪和纯朴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那如何指导学生来理解这个“偷”字呢?以下是针对这个环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小娃是个小偷在偷人家的白莲。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图,画上的小娃像个小偷吗?生:我看不像,他非常快乐地撑着小艇,一点都没有做“贼”的那种慌张。生:小娃不懂得藏匿行踪,让船冲开浮萍,池面上划
开一道水路。偷不会有这么大动作的。生:我觉得小娃不可能是小偷,莲子就生长在湖中,随便采摘几个,怎能算偷呢?师:真是善于思考!生:我觉得小娃不是小偷!小娃采莲子时,诗人白居易可能正在岸边仔细地瞧着,如果小娃是小偷,诗人怎么会将他写在诗中呢?师:大胆想象一下,诗人看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一情景,会有怎样的表情?生:他一定捻着胡须,笑眯眯地看着。
嘴里还说着:“真是个调皮鬼!”生:他可能会躲在隐蔽处,偷偷地看小娃偷采白莲。师:此时的白居易会有怎样的表情?生:他会偷偷地笑。师:同学们的想象真的很丰富。师:同学们,我们的“无声老师”是如何解释这个“偷”字的呢?生:字典中的“偷”有五个意思,我认为在诗中是“瞒着人”的意思!就是“偷偷地”的意思。师:小娃要“瞒着”什么人呢? 生:一定是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师:小娃采莲子为什么要瞒着这些人呢?生: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娃年纪很小,撑小艇采莲子会掉下水,有生命危险的。师:可是小娃实在太喜欢在风景如画的湖面上荡舟,所以只得——生:瞒着大人们下湖! 师:可是小娃心中实在太想品尝甜美的莲籽了,所以只得——生:瞒着大人偷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原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瞒着大人“偷偷地”干自己喜欢的事呀!我们还从中感悟到诗里除了小娃的偷采,还有诗人的偷看、偷乐的意蕴呢。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尤其要读出小娃的天真、调皮、可爱。正因为抓住了古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