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7/12/29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通信工程论文:
通信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
提高通信工程抗震能力的迫切性

地震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地震灾害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倒塌造***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具备抗震设防能力是防震减灾的关键。而防震抗震的重点则是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如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通信设施,它们具有一定的抗震设防能力可以直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果“生命线工程”不具备抗震能力将会大大加剧这种震害,其中“生命线工程”在现代化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大,地震造成的损失越大。可靠的通讯系统对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灾害是绝对必要的。无数次的震害都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地震时正是灾区人民急需要与外部地区通信的关键时刻,以便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灾情,提供援助,及时地制止灾情的进一步恶化。但遗憾的是,往往就是通信设施的破坏造成通信中断,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大,使抗震救灾工作艰难进行。

我国通信建设工程防震减灾的发展

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发生了建国以来首次在人口稠密区的强烈地震后,我国第一次提出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始。1994年,我国制定了新形势下的“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道路”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把原来地震预报为主战场,改为走“以地震预报为基础的综合防御”的道路,把震后的消极救灾转变为震前的积极防灾,把科学家的减灾意识转变为政府领导下的科学家、政府、社会和公众的紧密结合减灾意识,并开始向法制化减灾转变。在党中央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防震减灾法》的制定,本着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为我国防震减灾领域中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法制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地震时公用电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公用电信网的抗震性能,信息产业部从预防为主的方针出发,相继颁布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暂行规定》等强制性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并在《通信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并按有关规定接受当地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核验和监督检查,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参与通信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以及工程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通信工程建设中的抗震设防对策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地震预报水平不高,通信系统这个生命线工程极易埋下地震灾害的隐患。因此,依法加强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选好场地,从防震抗震角度看,应该“避重就轻”,即避开那些将来可能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地方,选择那些可能不发生大地震或遭受地震灾害较轻的地方。尽量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交汇地区,强地震活动区,地下有溶洞的地方,古河道和旧池塘、地势高陡的山坡等工程建设的地震危险区。古今均无大震活动的地方,大地震时的低烈度异常区,相对来说是
“安全岛”,搞工程建设既安全又省钱。
其次,要搞好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工作,通信建筑的抗震能力是电信设备抗震设防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