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谈中职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体会
覃星明(广西贵港市卫生学校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心电图内容丰富,教学时间短,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采取降低目标要求、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授简易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97-02
心电图虽然不是护理专业的重点学科,但居于目前心电监护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理人员掌握心电图诊断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据调查,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电图的了解大多仍只局限于对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仪等仪器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尚未具备独立的心电图诊断能力和水平,有的甚至对心电图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在中职毕业生是表现尤为突出[1]。因此,对于护理专业的心电图教学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积极探索,本文仅就中职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谈谈体会,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存在问题
学生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有限中职学生主要是来自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良莠不齐,即所谓的“学困生”,有的学生物理学知识非常缺乏,甚至连基本的电压和电流概念都含糊不清,所以,无法理解何谓“生物电”,更难以理解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和心电向量、心电轴等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心电图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对心电图学习不重视,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课,不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可能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心电图理论抽象、内容复杂,作为初学者,难以理解和记忆,使学生产生畏
难心理;二是专业相关性不强,不少学生认为,心电图是医学基础学科,与护理专业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对于护理专业来说,用处不大,学得好不好对后来的专业课学习和就业影响不大,基于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兴趣。
内容多,时间短心电图学是在《健康评估》课程里学习的,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这部分的教学总学时为8个学时,其中理论6学时,实验2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心电图的学和熟悉心电图导联、导联轴、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等。显然,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难度较大。
2 对策
适当降低目标要求
由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低下,且教学时间短,我们适当降低了要求,将心电图教学定位在以下三个目标:一是熟悉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这是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二是懂得分辨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三是了解某些高危心电图的最主要特点并作出初步判断,如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室上速、室速和室颤室扑等,这些都是临床对急危重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的重点项目,也是临床护士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简单易懂,大多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判断,如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三联征和室颤室扑的“摆动波、正弦波”等。而对于心电图原理、心电向量等内容,由于难度较大,则只作简要描述,不作为重点要求,体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