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第四章思考题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第四章思考题答案.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7/12/2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第四章思考题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第四章****题
思考题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难题有哪些?有哪些解决的方式?
答::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比如强调个人价值、尊严、平等、博爱、自我实现等,而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集体为核心,宗教观念和传统的家庭观念占据主要地位,它所重视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比如人与人之间相互有爱等。萌生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相比较,则有明显的异质性特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难题主要有三点:社会福利观念、宗教慈善思想方面存在的差异;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社会福利观念和宗教慈善思想是社会工作价值渊源的重要方面,两者都与中国社会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产生于宗教、社会改革和福利运动的社会福利观念反映了对人的关怀。而我国的福利思想虽然源远流长,如儒家的民本、仁政、大同,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思想等,但这些思想不管其追求的方式如何不同,实际上都是在为统治阶级寻求理想的统治方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其次,宗教慈善思想提倡的核心观念“博爱”是帮助一切人的基础。在西方文化中,博爱精神的广泛弘扬使宗教慈善思想转化为广泛的助人活动成为一件最自然的事情。虽然在中国社会也不乏博爱之举,但这种利他主义的博爱却不像基督教在西方那样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爱是有层次的、有条件的、有圈子、有亲疏的。
(2)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核心部分。人道主义的最初发展阶段即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它是人类追求真、善、美,发扬人性,把人的价值、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放在首位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它直接面向现实,反对人的异化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集权主义,关注人性的改变与完善。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重视社会,轻视个人,强调整体,忽视个体,个人利益是为集体利益服务的。
(3)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是人情、人伦、人缘三位一体的结构。其中,人情是核心,它决定了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情理观念而不是理性观念。情理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强调整体的融合;第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契约关系;第三,协调关系的手段侧重于
“以情感人”,而不是“以理服人”,是宽容而不是严厉,是通融而不是强制。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如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强调的“无条件接纳服务对象”这一原则,要求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和谐、信任、开放的关系。使服务对象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但是对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社会工作者来说,当期面对一些具有与传统道德标准相违背的观念和行为的服务时,要求工作者以一种非批判的态度去接纳,不否定,不拒绝,这是比较难做到的。
: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一套关于人类福利、公平、公正、尊严、和谐等方面的专业助人理念。作为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它具有深深的西方社会文明的烙印。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要在中国社会得以确立和发展,就必须跨越中西方及社会制度存在的差异,寻求最佳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