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陕西西安一四一医院 710089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9例。结果: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刺;颈夹脊穴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9例均为我院2013~2015年的门诊病人,男18例,女21例,年龄26~78岁,病程7天~6年,全部确诊为颈性眩晕,排除不适合针刺的病例。
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4月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①眩晕症状与颈部活动有关,既往有过猝倒发作,颈枕部疼痛;②伴有恶心、呕吐、明显出汗等交感神经激惹征;③旋颈试验阳性;④X线、CT、MRI检查表现有寰枢、寰齿关节不稳,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影像改变;⑤MRA或椎动脉彩超显示第2段椎动脉有局限性狭窄或扭曲征;⑥排除耳源性、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眩晕。
治疗方法:针刺取穴:双侧C2~4夹脊穴;双侧风池、完骨、天柱;百会、四神聪;双侧三阴交、悬钟。刺法: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40mm毫针,颈夹脊穴(C2~4)~1寸;~,完骨、~;~,~;三阴交、悬钟直刺1~2寸。均用平补平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
30min,每日1次,10次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显效:眩晕症状明显缓解,头部微有昏沉感,或有轻微头晕目眩,无自身旋转及视物旋转感,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眩晕症状减轻,仍有轻微自身及视物旋转感,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无改善。
2结果
39例患者,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
3讨论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长期低头伏案、不良生活姿势、外力损伤,导致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椎体失稳、颈部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交感神经受刺激出现以发作性为主要特点的眩晕症状。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景岳全书•眩运》则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本病以肝肾不足、脑髓空虚为本,加之颈部过度劳损、外伤或风寒侵袭,痹阻经络,经气不利,血脉瘀滞,使气血不能上荣头目,清窍失养而出现眩晕。
本病病位在头颈,属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范围。颈夹脊穴位于督脉两旁及膀胱经靠督脉侧,兼具督脉与膀胱经功效,可疏通经络、调节督脉之气血而振奋全身之阳气,有效缓解椎动脉刺激或受压,进而改善或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