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9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陶渊明悬案揭秘.pdf

格式:pdf   页数:1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陶渊明悬案揭秘.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陶渊明悬案揭秘.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身世思想之谜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为人独特、个性鲜明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在他
那并不算很长的六十余年的生涯中,正是中国南北对峙,战乱此起彼伏,社
会动荡不宁,改朝换代非常频繁的年代。其时阶级对立尖锐,民族战争激烈,
人民生活异常困苦,民族融合进程也较快。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仕履经历本
来并不很复杂,可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社会秩序的不稳定,社会文化必然受到
较大的冲击,因而使一些本来比较容易理清的线索和必要的文献资料也变得
难于梳理和搜求了,即或留存的部份,不是残缺不全,就是过于简略。这无
疑增加了我们对陶渊明生平事迹的系统了解和全面把握的难度。
此外,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究个人出身和门第的
年代,就东晋王朝而论,这是一个由典型的大士族地主阶层执掌国家政治大
权和经济命脉的王朝。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西晋末年从中原大乱中逃逸到
江南的司马氏、王氏、谢氏等几家大士族手中,南方的朱氏、张氏、顾氏、
陆氏是其主要的支持者。象陶渊明这样出身的知识分子,在那个“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里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从政的道路荆棘丛生。尽管
有的人具有超卓的才质,不凡的本领,可由于门第的限制,是很难跻身高位
的。陶渊明
虽然号称是东晋大司马、长沙郡公陶侃的曾孙,却并非嫡嗣;同时,就
象陶侃这样于东晋有辅翊大功的重臣也因为不是大士族血统而遭受岐视,被
嗤笑为“溪狗”。陶渊明的仕途前景,自然不难预测了。象陶渊明这样“才
秀人微”的知识分子,因其不愿扭曲自我去迎合上层统治集团而“取湮当代”
是其必然归宿。这样,关于他的事迹和经历的记载,当然就不可能那样丰富
和翔实。这是形成陶渊明一生中的疑案、谜团的又一原因。
有鉴于此,本书将对陶渊明这样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产
生过重要影响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的一生经历和重要活动、诗文创作,以及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分门别类予以梳理,同时借鉴、汲收历代
研究者在以上各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心得、成就,参以笔者的见解,试图对
陶渊明研究存在的疑案、悬案、谜团、暗礁作出解答和阐释,为对陶渊明其
人及其作品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定的研究线索和必要的参考。
古往今来,人们为陶渊明编制了不少的年谱。综观各谱,对于陶渊明的
出生年代有多种说法,那么———
陶渊明究竟出生于哪一年?
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以其崇高的人格和超迈时流的文学创作在中
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关于
他的生平资料是很匮乏的,因而,象陶渊明出身年代这样十分重要的问题也
一直没有搞清楚,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诸种说法的差距是惊人的,最大相
差竟达甘余年之久。看来,确实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证。
为什么会出现对陶渊明出生年代考证的分岐意见呢?这主要是各种有关
陶渊明事迹的资料中都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记载,因而所有的研究者都是依
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他们对这些材料的理解与推测导出结论。最早记载陶渊
明事迹为人的资料是陶渊明的挚友颜延之的《陶征士诔并序》,其中有一段
可以作为陶渊明生年推算依据的是:“有诏征(陶渊明)为著作郎,称疾不
到,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如果按颜延之的
说法,陶渊明卒于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即公元年,他又活了岁的
话,陶渊明的出生年代上推年,自然就是晋哀帝兴宁三年,即公元
年。但是,颜文中“春秋六十有三”一语下,有的版本是“春秋若干”。这
样,陶渊明在世年代的不确定,其推算就不可靠了。所有关于陶渊明生年和
他的享年多少的说法都由此而引发。但沈约《宋书·陶渊明传》也说陶渊明
“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岁。”
自从颜延之和沈约关于陶渊明的享年和卒年的记载出现之后,一直受到
研究者的重视并为之采纳,象王质、吴仁杰等人编制的陶渊明年谱都是用的
颜、沈之说。可是,后来怀疑颜、沈说法的人开始多起来了,张縯在他编制
的《吴谱辩证》中认为陶渊明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 年),卒年同于沈
说。这样,陶渊明就活了岁。而梁启超另创新说,认为陶渊明生于晋简文
帝咸安二年( 年),卒年不变,陶渊明只活了岁;古直考订陶生于晋
孝武帝太元元年( )年,卒年不变,这样,陶渊明只活了岁。如此等
等。
综观关于陶渊明生年的考证和推算中,怀疑他享年岁的几种说法都似
乎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细加辨析,又略嫌依据不足。比如,梁启超的考证,
从他所列举的陶渊明的诗文中寻求的内证有条之多,应当说具有一定的说
服力,现开列如下: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饮酒》十九)